七求诸己第二单元修身我们很多同学经常责怪父母、老师、同学、领导等不了解自己,不重视自己。高适在《别董大》中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要想让自己成为金子,要想让别人都了解你、理解你,要想让天下人都认识你、知道你,你自己应该怎么做?结合《论语》中“求诸己”这一专题,孔子认为我们应怎样使自己成为金子,怎样让别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第二单元修身一、字音不能徙.(xǐ)百乘.之家(shèng)博弈.(yì)自讼.(sòng)二、通假字1.非不说.子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女.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取.于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通“悦”,喜欢女,通“汝”,你取,通“娶”,娶亲2.其①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②不知其.仁也__________③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____________3.幸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_________②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________③而君幸.于赵王____________表揣测,恐怕代词,他代词,自己幸运有幸宠幸,宠爱4.说①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③作《师说.》以贻之____________5.病①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____________通“悦”,喜欢,高兴告诉,陈述一种文体以……为病,担心泛指疾病使成病态四、词类活用1.修己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揖巫马期而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亦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用法,使……安定使动用法,使……进见名词作动词,偏私,偏袒意动用法,以……为耻五、古今异义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2.后生可畏..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值得害怕。用来……的。令人敬畏。六、特殊句式1.不患莫己知_____________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_____3.是吾忧也__________4.君取于吴________________5.巫马期以告__________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1.孔子为什么说“我欲仁,斯仁至矣”?[点拨]从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2.孟武伯问仁这部分中,孔子评价三个弟子的依据是什么?[点拨]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3.当冉求提出“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时,孔子为什么对他提出了批评?[点拨]从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停步不前好。4.孔子为什么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点拨]“老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比生命更重要”,《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老师要虚心接受所有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意见,拒绝谄媚奉承的言行。老师在教学中要虚心向学生学习,为学生超过自己而欣慰、高兴。做老师的要学习孔子敢于在弟子面前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和胸怀。5.孔子在“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中要表达什么观点?[点拨]这句话极为精练,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你是如何理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含意?说说你的看法。[各抒己见]♣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还少吗?♣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还只是第一个层次上的问题。第二个层次上的问题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不愿意正视,不愿意作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或者,用孔子的话来说,不愿意“自讼”——自我诉讼,自己审判自己,这实际上牵涉到感情与理智的问题。就理智的冷静分析和批判而言,人往往也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认为应该自我批评并加以改正才好。♣就感情的倾向而言,人总是习惯于自己原谅自己,自己为自己找出一些辩护词,最后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作出“无罪释放”的判决。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流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时光易逝”“珍惜青春年华”“珍爱生命”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