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虚构 第16课 骑桶者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返回目录虚构第八单元返回目录第16课骑桶者返回目录课前教材预案课堂深度拓展返回目录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课前教材预案要点一作家作品返回目录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代表作: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均未完成),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返回目录小说写于192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要点二背景寻踪返回目录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妻子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人在重重迫害下的“异化”现象。返回目录要点三字音字形1.字音辨识(1)单音字不啻.()咖.啡()遭殃.()地窖.()穹.顶()chìkāyāngjiàoqiónɡ返回目录(2)多音字槛门槛槛花笼鹤劲强劲劲头当独当一面安步当车倒倒毙倒行逆施奔奔驰投奔供供应供品kǎnjiànjìnɡjìndānɡdànɡdǎodàobēnbènɡōnɡɡònɡ返回目录2.字形辨认咳sòu洗shù山肴野sù遭yānɡyānɡyānɡ大国yànɡyànɡ不乐嗽漱蔌殃泱泱怏怏返回目录1.近义辨用(1)不啻·不止辨析不啻:①不止,不只;②如同。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辨用①类似情况________一次发生。②这项重大的宣告对数百万在苛酷的不公平烈焰下惊惧的黑人而言,________是一线伟大的希望之光。要点四词语运用不止不啻返回目录(2)驱赶·驱使辨析驱赶:①驾驭;②驱逐。驱使:①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②推动。辨用①我在灯下读书,妈妈坐在我的身边为我________蚊子。②贪婪和自私________他走上犯罪道路。驱赶驱使返回目录(3)蔑视·鄙视辨析蔑视:轻视,小看。鄙视:轻视,看不起。“蔑视”侧重指用轻蔑的态度去看待,“鄙视”侧重指用鄙薄、厌恶的态度去看待。返回目录辨用①鲁迅先生说得好:“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________一切的笑。”②那种为保“乌纱帽”,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官混子”“官痞子”,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________和耻笑。蔑视鄙视返回目录2.词语积累(1)快马加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麻木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剩下一口微弱的气息,形容即将死亡。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返回目录(4)不过尔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固执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过如此罢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返回目录课堂深度拓展重点一主旨概括文章用虚幻的手法写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老板赊煤而被驱赶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返回目录重点二结构图解返回目录1.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重点三句段品析返回目录【品析】第一句交代借煤的背景——煤桶空了,为下文写借煤作铺垫。第二句中“呆立”“严霜”“银灰色”“盾牌”等词,奠定了小说灰暗、低沉的基调,也预示着人物命运的悲惨。返回目录2.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品析】文章对幻想与真实边际的跨越是直截了当、不容分说的,木桶说腾空就腾空,让读者直接面对这种幻想的现实和结果,丝毫不作铺垫。而用骆驼作比方,很形象地写出了煤桶升起时的状态和过程。返回目录3.“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品析】这一描写将借煤事件彻底置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让人怀疑它只是发生在幻觉里。返回目录1.小说虚构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重点四疑难探究【探究】小说虚构的骑桶者形象有如下特点:穷买不起煤,骑空桶飞去借煤自卑无真诚行动,期望老板的好心与可怜可悲没借到煤,被扇到冰山区域总之,他是一个自卑、胆小、害怕失败、耻于幻想、命运可悲的小人物。返回目录2.《骑桶者》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返回目录【探究】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这些情节都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返回目录小说还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这些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返回目录“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返回目录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却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探究】观点一:听到、看到了。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返回目录观点二:没有听到、看到。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出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如果她看见“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围裙,可能是她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返回目录1.荒诞的想象文章中写到主人公骑着空空的煤桶,在空中向煤店老板索求一丁点儿的煤来取暖。骑桶,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作者却真实地把它写在了小说中,这样不仅让人感到有趣味,更让读者体会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是那样的无助和软弱,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性。重点五写法借鉴返回目录2.巧妙的隐喻文中对景物的描写,看似简单平常,却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其中,本是给人以温暖的火炉,此时却是“冷酷的”,“冷酷的”的火炉象征着冷酷无情的社会。“同样冷酷的天空”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恐怖。文章最后写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人们生活在冰山之上,最终会走向灭亡!返回目录3.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种象征是“卡夫卡式”的,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一目了然,而是有着图像清晰、意蕴深沉的多重特点。主人公骑着煤桶去赊煤。空桶是匮乏、冀求的象征。正是空才能“飞”,才“轻”,于是,读者在空桶的飞翔中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返回目录【素材开发】卡夫卡这个姓氏有两个响亮的开音节,念起来好像掷地有声,可是这位小公务员出身的作家决非海明威那种硬铮铮的角色。生活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尽管在文学的道路上使足劲儿打拼,却从未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死得太早。重点六素材运用返回目录他说过:“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这是真正体验过人生苦涩的肺腑之言。不过,这番话里自有另一层意思,面对那位自信能够驾驭一切的文学大腕,他还是朝人家翻了一个白眼,表露出讥诮之意。返回目录作为犹太人,他在犹太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受捷克人的欢迎。作为讲德语的犹太人,他在波西米亚德国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提供保险的雇员,他不完全是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是工人。但是在职务上面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全部精力都耗费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返回目录终生沦陷在悲观里的卡夫卡与家人、同学们都有一种理不清说不明的距离,“他仿佛总是被一堵玻璃墙包围着”。因为他是预言家。他探究入微,一眼就看出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疏离——他成了后世众多流派之父。如今,他自己去和永恒会合,留下我们筋疲力尽地和这个他所预言的世界慢慢撕扯……返回目录【主题适用】“苦难”“懦弱与勇敢”“孤独”“悲观”“距离”等。返回目录【典例示范】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而在卡夫卡的手杖柄上则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很多人据此认为卡夫卡是懦弱的。我觉得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且他直面“障碍”的勇气,恰恰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的。“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卡夫卡在1914年4月2日的日记中只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返回目录一个真正懦弱的人,是不可能如此坦然地把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与一次纯粹的个体事件相提并论的。或许在他看来,一场现实的战争并不一定会比一次内心的冲突更为重要。他始终关注的,是自己某一时刻对某种情境的心理体验和认识,是人性中的最为真实的部分。返回目录法律门前卡夫卡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重点七美文品鉴返回目录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返回目录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他于是便坐在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