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第13课 子夜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论贵族在君主制度下如果没有贵族阶级存在,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成为独裁专制的帝国——像东方的土耳其那样。因为贵族的存在可以牵制帝王的权力。贵族控制部分人民,也就分减了帝王的权势。但是在民主制度下,贵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没有贵族阶级存在,将使民主制度更易保持稳定。因为在民主制度下,人们所重视的不是血统与门第,而是学识和能力。例如,在瑞士,尽管存在宗教派别和地域差别,但他们的共和国却很巩固,原因就是他们只重视人的能力,而不去理会人的门第、等级和出身。荷兰的共和制度也很有效,也是由于他们实行平等主义的原则,公民权利平等,因此人人奉公守法,并且自觉承担纳税的义务。强大的贵族等级虽然可以加强国威,但也会因而削减君主的权势。平民固然因之获得高攀贵族等级的刺激,但更多的是承受着来自贵族的压力。此外贵族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完全是靠榨取平民的血汗得到维持的。所以贵族人数过多的国家,必定是一个穷国。而贵族之家族谱系悠久的,必然会家道衰落,结果在贵族的贫困与尊荣之间,就会形成很不和谐的对比。至于贵族的个人品格——可以用一个比喻,当我们看到一座饱经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动的古堡,或一株饱经风霜依然根深叶茂的伟木之时,是不会不肃然起敬的。同样的,如果看到一个阅尽历史沧桑而兴盛不衰的世家,其崇敬之情当然也不会低于此二者。新贵之家所依靠的是权力,而宿贵之家所依靠的却是威望。第一代贵族在创业时固然有胆魄,但其双手不大可能干净。不过,在后代的记忆中保留下的将只有他们的光荣,却不会长久记忆他们的污点。出身显贵者往往好逸恶劳,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蔑视那些终日辛劳之辈。贵族的品级常常是世代固定的,他们会因而嫉妒那些新生的权贵。但与此相反,世袭贵族却天生不大会遭他人嫉妒,因为他们那份荣华富贵是与生俱来的,人们不得不予以承认。所以,君主应当优先选择贵族中的精英人物从政,使他们有机会发挥其天生的优点。1.作家作品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小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期满后因家庭困窘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和王统照、郑振铎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茅盾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与鲁迅并肩战斗,促进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先后担任了文化部长、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作协主席。1981年临终前,茅盾捐献25万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1932年到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散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2.写作背景小说以1930年五六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的现象,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课文节选自《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也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吴荪甫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和七少爷。字音(1)单音字①高耸.()②目眩.()③头颅.()④嘈.杂()⑤巡捕.()⑥腔.()⑦鼓槌.()⑧迷惘.()⑨掳.掠()⑩气喘吁.吁()⑪时髦.()⑫贪婪.()sǒnɡxuànlúcáobǔqiāngchuíwǎnɡlǔxūmáolán(2)多音字①横横渡横事②刹古刹刹车③看看待看管④扎扎营扎染挣扎⑤柏柏油柏林黄柏⑥恶深恶痛绝恶心恶劣hénɡhènɡchàshākànkānzhāzāzhábǎibóbòwùěè字形(1)元xiāoxiāo汉(2)niè障萌niè(3)yīn凉树yīn绿草如yīn(4)梦yǎn笑yèyàn足(5)bào裂bào光bào雨(6)xuàn晕xuàn目xuàn然泪下宵霄孽蘖阴荫茵魇靥餍爆曝暴眩炫泫近义词辨析(1)振荡·震荡辨析二者都有“因受外力而引起运动”之意。不同之处:“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振动;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外力引起的震动,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例句1:公路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快速振荡..等检测方法来分析评价路基路面特性,对路面没有任何破坏。例句2:只有经过震荡..洗盘,洗出不坚定分子,庄家进一步吸货,才会再拉升。(2)树立·竖立辨析二者都有“立起来”的意思。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指在人的思想里使事物建立起来。对象还可以是抽象的,如思想、观点、信心、作风、典型、榜样等。多用作褒义词。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对象常是具体的,如旗帜、标杆、棍子、绞架、高楼等。例句1:你不是也给我们侦察部队树立..了一面旗帜吗?(巴金《一个侦察员的故事》)例句2:中间竖立..一块小黑板,我就站在那里讲课。(孙犁《平原的觉醒》)词语解释(1)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2)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胜,尽。(3)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4)神出鬼没:形容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我们该怎样评价吴老太爷对上海这种现代都市给他的刺激?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吴老太爷抱以怎样的情感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吴老太爷代表了封建腐朽势力,他惊慌于城市文明对封建农耕文化的强大冲击,他死于一种精神的和文化的“水土不服”。他是时代的一个记忆符号。作者的情感:否定与同情并存、批判与悲悯交织——作家的社会情怀。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本文从吴老太爷的角度,记录了他从故乡到上海,特别是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封建遗老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极度不适应。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和太阳空气接触便风化了。上海是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力量的强大。提示作品中几次写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好像处于一种被鞭打的环境,整个人都被卷到一种社会制度里去,就是匆匆忙忙的动感。这样一种强烈的动感,跟汽车,跟20世纪30年代最现代化的场景结合起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现代人的感受。“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海……”“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课文多次写到汽车的速度飞快,应如何理解?提示请以吴老太爷的感受为顺序,简要剖析其感受的变化。开始吴老太爷面对都市的摩天大楼、路灯杆和疾驰而过的汽车,被繁华、喧嚣、快节奏吓得全身发抖,进而头晕目眩、耳鸣心跳。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吴老太爷面对衣着时髦的少妇,特别是“赤裸裸的一只白腿”时,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吴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心似乎要爆裂,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最后让吴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的状态,占据他意识的是儿子的眼光和女儿的声浪。提示吴老太爷在茅盾的笔下是一个现实的人物,也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在作者的意念中,吴老太爷是一个封建的象征,他从农村到了上海。可是一到上海,看到那么多霓虹灯,听到汽车喇叭声音,还看到他的女儿、马路上的小姐都穿了很短的衣服,半裸体的,特别是看到他精心培育的接班人,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接触这些花花世界马上都走了样,他又气又急,一下子就痰迷心窍,中风死掉了。试分析吴老太爷这个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他的死象征了一个“古老社会的僵尸”在殖民化的、现代化的都市中的风化和终结。“古老社会的僵尸”象征着以吴老太爷为代表的农村封建地主阶级。“风化”不仅寓意了吴老太爷这一个体生命的灭亡,而且也象征了像吴老太爷这种抱有浓厚封建思想的人终将在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都市中被淘汰!【考点透视】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外,情感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是小说的动力,如果没有情感的存在,小说仅仅是“事实的重述”,而非“感情的记录”。某种程度上,情感不仅是小说中的感性要素,而且具备结构的功能。小说中的情感,可以穿越时间、空间,使每位读者感受到情感的魅力。对接高考小说中的情感小说的结构安排虽然注重生活本身的逻辑,但绝不是生活发展过程的机械再现,而往往按“情感逻辑”来赋予相应的形式。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故事从开庭审讯写起,是为了更有力地对整个沙俄社会进行控诉,表现他的“心灵辩证法”。人文关怀也是情感的一种表现。人文关怀是小说的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追求。鲁迅小说的人文精神最为深厚,透过他冷峻的笔调,从愚昧的华老栓、不幸的祥林嫂,尤其是那个寄寓着作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情感的阿Q身上,人们看到的正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人文关怀。小说在情感的处理上,不会过度饱满和激烈,而会适当地隐忍和节制,让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如在《礼拜二午睡时刻》里,读者从人物的言行举止里,从小说内容的安排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人物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表述语言的高度简洁,使小说极有张力。小说中的情感应在经过耐心的酝酿和铺垫之后,具备爆发而溃决的势头。小说中的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高考中有关小说的情感的题目相对集中,设问方式有“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哪些高尚的情怀,请具体分析”“结合故事情节,请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等。解答时,我们要注重小说情感的把握,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关注情感与情节、情感与人物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典型例题】(201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看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