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一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第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这两句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为出人意料,但这恰恰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20岁起就与欧阳修有亲密的交往。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作一篇墓碑铭。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的回信。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背景解读铭志墓铭和墓志,墓铭用韵文,墓志用散文。旧时墓中埋入正方两石,一刻志铭,为下底,一题死者姓名、里爵等,为上盖,两石相合,平放在棺柩前。知识链接字音淑.(shū)侈.(chǐ)徇.(xùn)遁.(dùn)通假字(1)则必铭而见.之(通“现”,显现,表彰)(2)至于通材.达识(通“才”)(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通“蓄”,积蓄,富于)古今异义(1)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2)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古义:以及。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3)于众人..则能辨焉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4)而世之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一词多义(1)一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形容词,相同,一样一.欲褒扬其亲形容词专一,一心一意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名词,一篇文章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一.归于先生副词,都,全(2)进且敢进.其所以然进言,动词而先生进.之提携,推举,动词是进.亦忧,退亦忧出仕,晋升,动词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超过,超出,动词日知进.道而已动词,提升,提高(3)见则必铭而见.之动词,通“现”,显现,表彰而善人喜于见.传助词,表被动事不目见.而耳闻动词,看见汝真女子之见.名词,见解,见识(4)得生者得.致其严动词,能够则人情之所不得.动词,符合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动词,得意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词类活用(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作动词,写文章)(2)则足为后法.(名词作动词,效法)(3)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4)生者得致其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5)先祖父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扬)(6)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1)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判断句,“……非……也”表判断)(3)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宾语前置句,应为“立言者既莫拒之而不为”)(4)则人情之所不得(宾语前置句,应为“则所不得人情之”)文言句式(5)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宾语前置句,应为“非近乎史,其将近安”)(6)嘉言善状,皆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应为“嘉言善状,皆于篇见”)(7)夫铭志之著于世(状语后置句,应为“夫铭志之于世著”)1.曾巩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符合撰写铭文时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条件?提示:①品德高尚。②善于写文章。2.“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这句话说明撰写墓志铭能做到完全公正和正确的,必须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为后文赞扬欧阳修埋下伏笔。寄欧阳舍人书一、铭文传世,义近于史二、所以不实,非“公”与“是”铭志原则:“公”与“是”三、孰为其人,“道德”“文章”四、先生德才,施惠三代儒者标准:“道德”与“文章”五、拜赐铭文,不胜感激―→感激之情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亡故的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1.课文最后两段有何作用?【答案】最后两段是“合”的部分,把“立言者”的议论归结到欧阳修身上,盛赞欧阳修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深深感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2.课文是怎样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的?【答案】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后者强调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本文起承转合,说理严谨。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向欧阳修致谢的,但却不拘于此,而是先从墓志铭和史传作用的异同说起,然后写墓志铭不实的原因,接着进一步说明什么人方能“尽公与是”,言“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这段文字写得郑重曲折,才真正地牵扯到欧阳修。这样写来,作者的感激、颂扬之情自然流露,不做作、勉强。通篇围绕对欧阳修的赞美,反复咏叹,转折多而开合自然。技法镜鉴【即时小练】请以“审视当今的文化生活”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运用“起承转合”的写法。(400字左右)【解析】示例:性灵之光埋藏于人性深处,我们将守护着它,让它永远灿烂,永远光明。(起)曾几何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响彻历史长河的名字将《天鹅湖》《命运交响曲》带入我们的生命,那高雅的古典音乐旋律时如清凉的溪涧之风带着维也纳的气息拂面而来,时如炎炎的火山燃起生命的热情和愿望。(承)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当古典音乐的名曲在青少年心中已和商品、市场紧紧联系,当如莺啼燕语般的旋律已然成为广告的附庸而被商业化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那性灵之光毫无保护地被雨打风吹,风雨飘摇。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风靡说明了什么?它们何以吸引青少年读者而让《红楼梦》《聊斋志异》静坐墙角?浅薄易懂也许是法宝之一,冲动鲁莽的主人公似乎更易攻下青少年的软肋,但是一时的欢愉并不能解精神之饿,只能助长对俗文化之瘾。眼见虚度时间阅读的浑浊之浪浩然袭来,青少年本身抵御之力又弱,不难想见其巨大的危害。(转)人类历经艰险,趟过历史长河,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灿烂文化,亦有希冀性灵之光在大地上坚定地照亮,照亮我们自己,照亮整个未来。天边,我已看到那性灵之光的乍现……(合)对接高考综合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去世曰“薨”,大夫去世曰“不禄”。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答案】A【解析】大夫去世应称“卒”,士人去世才称“不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答案】B【解析】“最终总是付诸实践”错,原文为“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2)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答案】(1)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争斗,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2)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文白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