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墨子》选读 2 非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非攻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选自优秀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1.文题解说“非攻”,谴责侵略战争。“非”,谴责,反对;“攻”,攻打。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而是反对侵略者发动的攻伐无罪之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后世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渊薮;而对于讨伐暴虐害民的有罪之国,墨子不称“攻”而称之为“诛”,他是赞同的。这表明墨子对他人的关怀,也是墨子价值观的重要内涵。2.背景解读墨子生活于春秋战国之际。在这期间,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由国家占有的分封制,进入到了封建领主掠夺兼并的私有制,军事斗争非常尖锐。正如墨子所言:“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兼并。”(《节葬下》)越亡后,形成战国七雄,而夹在其间的小国如卫、鲁、宋、郑等则不断受到大国、强国的攻掠蚕食。墨子生活的宋国是一个小国、弱国,处于楚晋争霸的必经之地,这使墨子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体会尤深,也使他对“大攻小、强执弱”的现状非常不满,更对其发动战争的借口感到非常愤怒。墨子和其弟子为制止战争南下北上,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国君殿前,演讲于民众之间,“非攻”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1.生字音园圃.(pǔ)攘.(rǎng)豕.(shǐ)鸡豚.(tún)栏厩.(jiù)扡.(tuō)衣裘.(qiú)兹.甚(zī)不辜.(gū)2.通假字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辩”通“辨”,分别)扡.其衣裘、取戈剑者(“扡”同“拖”,强夺或费力取得)3.古今异义(1)众闻则非.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亏人愈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责怪,反对错误如果随便,苟且重,大与“薄”相对;厚度4.词类活用以亏.人自利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赞美)故书.其言以遗后世(名词作动词,写下)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责怪,反对)5.文言句式(1)上为政者得则罚之()(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3)以亏人自利也()(4)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省略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6.一词多义(1)国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名词,国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名词,国都)红豆生南国(名词,地域)(2)遗故书其言以遗后世(动词,遗留,留给)小学而大遗(动词,遗漏,忽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遗失,丢失)路不拾遗(名词,遗失、遗漏的东西)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案】文章把“亏人自利”视为不仁不义。亏人越多,不仁不义越重:杀人越货者,其不仁不义要重于窃人牛马者;窃人牛马者,其不仁不义要重于窃人犬豕鸡豚者;窃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仁不义要重于窃人桃李者,而窃人桃李者也是不义的。文章以这种思想为基础,表明了自己反对侵略战争的观点,认为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是最大的错误和罪过,因为它给人们带来的损害最大。1.结构图示非攻—偷窃者—偷窃犬豕鸡豚偷窃牛马—不义←同声谴责抢劫者—抢劫衣裳抢劫戈剑杀死别人—大不义←辨其不义同声谴责侵略别国—大规模杀人大规模掠夺最大不义←称誉2.主旨探微墨子采用层层进逼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的君子们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种事情上,显示了价值判断上的混乱,他们根本不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墨子在谴责“天下之君子”的同时,言明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张。1.本文是怎样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提示】本题需要理清文中墨子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的论证方法,例如,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答案】墨子极善论辩,他的论辩逻辑严密,善于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非攻》就充分体现了墨子文章这种善辩而富于逻辑性的特点。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墨子论证时就近取譬,层层类推,一环紧扣一环,先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以引出一个判断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论证攻国为什么不义,赞誉攻国为什么荒谬。整个论证,论点鲜明,推理严密,富有说服力。2.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兼爱”思想有什么联系?【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提示】根据本文的重点语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还要联系墨子所处时代,进行恰当合理的阐释。【答案】(1)“非攻”和“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在墨子那里,“兼爱”是一种无等差的爱。就是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2)“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就现实情况来讲,“非攻”思想的提出,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的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1.素材展示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往南美洲运方糖都因受潮而遭受巨大损失。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不是公司的工程师,而是一位普通的工人。他受到轮船上有通风洞的启发,建议在方糖包装盒的角落里戳个孔使之通风,以达到防潮的目的。经试验,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请了专利,据说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这个故事还没完。日本的一位K先生听说戳小孔也算发明,于是也用针东戳西戳埋头研究,希望也能戳出个发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使打火机灌一次油,由原来使用10天变成使用50天!K先生也因此足足地赚了一笔钱。还可以在哪里戳孔呢?日本盛行一时的香扣子出口贸易,就是因为有人发现,在衣扣上戳个小洞注入香水,香水不但不易消失,而且香味扑鼻。2.即时感悟读了这则素材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答案】【示例】生命之花,烂漫在人生的春天。我们如新生的幼苗,呼吸着自由的空气。风来摇过,雨来打过,漫天的虹霓和雾霭也曾遮遮掩掩,阻碍视听,更有种种斑斓的花和虫在身边秀着诱惑。为此,师长们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学会坚守。于是,我们坚守理想,让理想的旗帜不倒,在挫折面前挺直腰杆,在诱惑面前清醒洞察。自以为从此便拥有了世界,把握了人生。直到后来,我们发现。现实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也不是缥缈的海市蜃楼,它需要我们在惯常的思维下学着变通,就像美国一家制糖公司的遭遇,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密封方式,而不断遭受巨额的损失,直到有一天,他们试着打破习惯。小小的一个通风孔,改变了一切,世界从此大不同……墨子的不幸张海晏读先秦诸子,墨子总是让人产生莫大的同情。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墨子》一书是中国思想百花园中的奇葩。可是,在《墨子》中,墨子与其弟子的对话都是极端非人格化的,他没有刻意留下什么个人的身世,甚至连其姓氏与国籍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关于他的姓氏,最通行的说法是姓墨名翟,亦有史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认为,墨子这类贱者古时根本没有姓氏,所谓“墨”乃古刑之名,墨子盖为刑徒。关于墨子的国别,有的说鲁国,有的说宋国,更有奇者,说“墨”即“黑”,“翟”通“狄”,疑他为印度人。墨子没有留下足够的个人信息供后人寻根与缅怀,应该说这是他的不幸。墨子自称“贱人”“北方之鄙人”,擅长器械发明。这说明墨子本是地位低下之人,极可能是木匠出身。墨子早年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嫌其烦扰害事而弃之不继。他主要靠自学成才,并强调实用知识而非辞章文采。所以,《墨子》的文风生硬、呆板、乏味而重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大概是《墨子》失传的一个原因。若果如此,岂不哀哉?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诉求天下之大利,近乎西方功利主义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尽管墨家学说也有守旧和迂腐的内容,但其思想主旨无疑具有人民性。而且,他们“赴火蹈刀”“摩顶放踵”“以自苦为极”,有着殉道者般的自我牺牲精神。然而,墨者的做法常遭到误解与中伤。倒是胡适说了句公道话:“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这大概算是墨子不幸中的万幸吧。“显学”墨家到了汉初突然销声匿迹。追其主因,胡适认为,一是墨家“兼爱”与“非攻”的学说与时代不符,二是战乱不利于科学研究与哲学思考。郭沫若则认为,一方面墨子的继承者大多逃入儒道而失掉墨子精神,另一方面他们过分接近王公大臣而失掉人民大众。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解释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他在《论道者》中指出,墨家的衰落主要与这一事实有关,在先秦以城市为中心的小诸侯国,墨家所依托的下层社会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而秦以来大一统帝国的重新确立,使他们的势力丧失殆尽。此外,葛瑞汉还对墨家的理性和科学精神给予了极高赞誉,认为中国的理性论辩始于墨子,而后期墨家则完全分享了使全部知识纳入理性范围的希腊理想。这里,我们不妨斗胆做一历史假设,如果墨家的理性主义与科学精神后来没有断绝而是发扬光大的话,那么中国中世纪的科学史和观念史恐怕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一假设若能成立,反过来说明墨家的衰竭远不是墨子或墨家一家一姓的大不幸。而墨子最大的不幸当为他的思想不被同时代人理解。墨子止楚伐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无须赘述。令人伤心的是,墨子虽然使楚国终于打消攻宋的念头,但在回归途中,“过宋,天雨,庇其间中,守闾者不内也。”冒生命危险止楚攻宋的墨子,居然不能在宋国里巷的大门内避雨!真正原因,史乘缺如,已难得其详。但无论什么原因,都应该是作为思想家的墨子的大不幸。尽管与先秦诸子中商鞅的车裂、吴起的被射杀、韩非的饮鸩自尽和李斯的腰斩相比,墨子遭点雨淋似乎算不了什么,但他的思想不为时人所接受,实在是莫大的悲哀。【赏析】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谈了“墨子的不幸”,是的,墨子的不幸,是中国思想的不幸,是中国古代百姓的不幸,是中国时代发展的不幸,我们能从中读出作者对墨子不幸的同情,对时代不接纳墨子的愤慨。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