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课标导向1.知识与能力了解全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2.过程与方法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歌中人民群众对强大统治者的挑战。自主积累1.正字音糨.(jiānɡ)彪.(biāo)觑.(qù)拽.(zhuài)斛.(hú)2.辨字形銮.(luán)舆野蛮.(mán)绸.(chóu)衫啁.(zhōu)啾银铮.(zhènɡ)挣.(zhēnɡ)扎揪捽.(zuó)仓猝.(cù)3.解词义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托。不寻俗:非同寻常。火:通“伙”,一伙。乔:装模作样。觑:看。猛可里:猛然间。根脚:根底,底细。4.记常识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扬州(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三部杂剧,均不传。写作素材1.作家轶事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元代散曲作品中优秀名篇。《录鬼簿》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可见此曲当时已负盛名。套曲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威加海内返故乡的史实加以敷衍,通过一个与刘邦有过瓜葛的乡民之口,揭露了刘邦昔日强秤麻、暗偷豆的行为。并以贫贱与显贵的对比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神圣尊严”的面貌。作品还对那些趋炎附势的乡绅忙着接驾时的装模作样的丑态,进行无情的嘲讽。这一套曲构思巧妙,幽默诙谐,结构紧凑而有层次,形象鲜明,语言本色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成就。2.精美语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时光,历史的长河见证了无数的君王,记录了唐宗宋祖开疆拓土的风骚,目睹了秦皇汉武雄霸天下的风采,领略了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英姿。然而,你——刘邦,凭借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性格,凭借你的思想和智慧造就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也造就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可你知道你是谁吗?我想对你说,你不是一个震撼寰宇的英名大帝,只是一个乱世造就的君王;你不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你有智谋,而少勇力;你富奸猾,而少大义;你拥有狭隘,而缺少宽容。遥想当年,天下“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之际,你作为一方亭长,顺天意、应民心,斩白蛇而起义,奔项羽而保全身;诛昏君、伐暴秦,入主汉中,财物无所贪,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上能伸能屈,伺机而动。“楚河汉界”,你没有沽名钓誉,而是乘胜追击,在秦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2018年优秀考场习作《刘邦,我想对你说》节选文本互动(一)[提问并讨论]这支曲子有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刘邦平定英布后,经过故乡沛县,志得意满,威风凛凛,这首套曲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的可笑和可鄙的本来面目。套曲虽是写刘邦,却把刘邦这个皇帝典型化了,作者蔑视、斥责的就不止是历史上的刘邦,所表现的是人民群众敢于对强大统治者的挑战,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二)[提问并讨论]这支曲子有什么样的语言特色。[明确]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月、日、凤、虎、龙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全不同。由于口语运用得好,使人物性格特别鲜明清晰。文本赏析凡眼观世皆俗流——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解读像“高祖还乡”这样隆重的典礼,要是让御用文人用他们的“慧眼”来看,再用他们那支“生花妙笔”来写的话,自然是排场得不能再排场,地道得不能再地道了。然而,这样的事要是让平民百姓用他们的“凡眼”来看,再用他们那张“下里巴人”的嘴来说的话,自然是低贱得不能再低贱,庸俗得不能再庸俗了。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便是这样一篇“凡眼观世皆俗流”的构思别致的妙章。《高祖还乡》用汉高祖刘邦故乡的一位老农的“凡眼”来看“高祖还乡”前前后后的一些人和事。在他的“凡眼”里,原本高雅的神圣的一些事物,都被扭曲了,都被带上了老农生活的鲜明的印记,起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讽刺艺术效果。在老农的“凡眼”里,宫廷乐队是由一个瞎子“瞎王留”引领着的一伙“乔男女”,他们演奏着乐器,无论是“吹笛”还是“擂鼓”,都是在“胡踢蹬”即瞎折腾。月旗上的图案被视作“白胡阑(白色的光环)套住个迎霜兔(白兔)”,日旗上的图案被当成“红曲连(红色的光环)打着个毕月乌(乌鸦)”。凤旗上的图案是“鸡学舞”,虎旗上的图案是“狗生双翅”,龙旗上的图案更是“蛇缠葫芦”。宫廷仪仗队所执的器具,被他看作是红漆的“叉”,银铮的“斧”,黄金镀的“甜瓜”“苦瓜”,明晃晃的“马蹬”等。在他的“凡眼”里,跟帝王有关的高贵典雅不见了,所有的只是跟平民百姓的生活有关的低贱庸俗的事物。这也难怪,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老农,在新鲜事物出现在面前时,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的。要是一个老农能够说出这是日月旗,那是龙凤旗等等,那他就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雅士”了。那么,在老农的“凡眼”里,皇帝——汉高祖刘邦又是怎样的一个货色呢?首先,皇帝只是平常的一个“大汉”,而且傲慢无礼。当“众人施礼数”时,他“觑得人如无物”,全不把故乡的父老乡亲放在眼里。其次,皇帝的出身低微,“你本身做亭长”,“你丈人教村学”。并且你“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埧扶锄”。这样一个平平常常出身的人,怎么就成了皇帝呢?再次,皇帝小时候的生活拮据,“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这样一个穷鬼,居然当上皇帝了。最后,皇帝的生性无赖,为了“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为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这样一个巧取豪夺、偷鸡摸狗的市井“无赖”,却当上了皇帝。“刘三”却“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你是什么“高祖”“低祖”我不管,我只认得你是“刘三”。这样,散曲作家睢景臣通过老农的“凡眼”,撕下了蒙在帝王头上的神圣的面纱,把一个傲慢无礼、出身低贱、生活拮据、生性无赖的刘邦的真面目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即学即练1.(1)曲是继________、________而兴起的一种________,是配乐歌唱的诗,盛行于元代以后。(2)曲,分为两种,即散曲和剧曲。________是只供清唱吟咏之用,而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也称“清曲”,如元代作家________写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和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________》。进入戏剧的唱词叫________,如元代伟大戏曲家________写的《窦娥冤》中的[正宫]“________”“________”等。(3)曲的体制最主要的有宫调和________。________表示乐曲音的高低、强弱以及不同的声情,如这支曲中的[________],《窦娥冤》中的[________]。“哨遍”“耍孩儿”“端正好”“煞”等都是________名,它规定着曲子的句数、字数、音韵的格式。(4)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________又叫套数、散套,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成套的单支曲,每支曲子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多用来写景抒情,如________写的《秋思》。(5)散曲与剧曲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散曲只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剧曲能够________,演中又有________;散曲除宫调名、曲牌名外,还有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剧曲中无________。2.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回答问题。(1)分析这支曲子有几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支曲子有何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诗词古典诗歌体裁(或新诗体)(2)散曲睢景臣秋思剧曲关汉卿端正好滚绣球(3)曲牌宫调般涉调正宫曲牌(4)套曲《高祖还乡》小令马致远(5)咏唱表演演唱题目或标题《高祖还乡》《秋思》题目或标题2.(1)全文八支曲子分为三层意思: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的极其奢华的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邦的骄傲丑态及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有一气呵成之感。(2)作品从一个乡民的独特视角,通过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化庄严为可笑;运用民间口语,诙谐幽默,富于讽刺意味。课外拓展反思文摘精华柳宗元的故乡梦王泽庆初春晨练,漫步在运城学院南苑“文苑”。这里是面街临校的街边公园,花香鸟语,松柏成林,石径蜿蜒,别具一番景致。文苑中塑唐代文学家、革新家、诗人柳宗元坐像。坐像左侧介绍柳宗元生平,右侧书刻柳氏著名诗作《江雪》《登柳林峨山》《零陵早春》。其中,五绝《江雪》早已收入中小学课本,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还被古今多位画家作为国画题材。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穠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柳宗元,(778-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出生于“安史之乱”后。柳宗元9岁时,建中之乱爆发,他一家饱尝战乱之苦,在穷困中度日,对他一生产生深刻影响。贞元九年,柳宗元20岁考中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曾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在哲学上,柳宗元有《天说》《天对》等重要论著,他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过”,否定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他还著有《河东先生集》《永州八记》等,写景状物,有所寄托。其《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批判时政尖锐有力。河东是柳宗元的故乡。他对河东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在梦中回忆故乡,更以诗歌寄托怀乡情思。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柳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诗人将眼前的“海畔尖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化作“似剑芒”“割愁肠”,进而“化身千亿”,眺望故乡,极富艺术感染力。柳宗元仕途坎坷,更增加了他对故乡的一往情深。如《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兄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了这首送别诗,读后催人泪下。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手足深情,“双垂别泪越江边”,也是诗人远离家乡“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的感叹。诗人遭贬柳州,又把柳州视为第二故乡。他在当地改革弊政。柳州僻远,经济凋敝,文化落后,生活艰苦。他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开垦荒地,种菜百畦,种竹三万竿。他破除迷信,指导仕民打井解决居民饮水问题。他解救奴婢,领导仕民修渠植树,努力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当地人民亲切地称呼他“柳柳州”。柳宗元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中写道: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柑树即柑橘树,诗人继承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橘颂》精神,而不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做树为奴。诗人以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自勉,希祈柑树早日开花、结实,造福人民。诗人用“喷雪”“垂珠”等美好词语形容柑树,表示出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诗人47岁病逝柳州,第二年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后人编《柳河东集》激励来者。柳州人民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