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9课说“木叶”林庚先生的作品固然征服了几代人,但是他那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更是让许多学者为之折服。写作和做人,都要保持有节奏的尊严。谢泳认为,林庚先生之所以在双反运动中不幸“中标”,是和当时其在学术界的活跃有关。林庚在他的文学史中很推崇中国古代“士”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个思想实际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肯定,这显然与当时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有极大差异。陈秋娟《融通古今的诗情与真意》古人写月的诗词何止成百上千首,我们只是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几首。“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爱的呼唤;“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爱的深思。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是爱情的见证;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是孤独的伴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对杜甫的慰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怅惘。梁孟伟《唐宋时的月亮》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作者介绍《说“木叶”》选自《唐诗综论》,是一篇以诗歌的艺术手法为探究对象而写的极具见识的艺术论,但作者却能抓住诗歌艺术的某些精微之处,穿透概念,揭示出躲藏在概念背后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东西,然后凭借自己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背景解读“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知识链接字音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涔.阳(cén)无妨.(fáng)陇.首(lǒng)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bó)疏.朗(shū)窸窣..(xīsū)迢.远(tiáo)亭皋.(gāo)冉冉.(rǎn)门栓.(shuān)落木萧萧.(xiāo)得鱼忘筌.(quán)秋风袅袅.(niǎo)灼灼.其华(zhuó)翩翩.起舞(piān)字形砧砧板玷玷污黏黏住觇觇视筌得鱼忘筌诠诠释痊痊愈荃荃察1.语语释义迢远:遥远。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灼灼:形容明亮。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冉冉:(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慢慢地。绵密:稠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词语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缠绵: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婉转动人。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飘动;形容声音绵长不绝。相去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2.近义词辨析(1)流传·留传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区别:“流传”侧重范围,多应用于抽象事物;“留传”侧重时间,多应用于客观事物。例句: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②这把茶壶是祖上留传..下来的。2.近义词辨析(1)流传·留传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区别:“流传”侧重范围,多应用于抽象事物;“留传”侧重时间,多应用于客观事物。例句: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________至今。②这把茶壶是祖上________下来的。(2)修养·休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休养:指休息调养;恢复并发展国家或人民的经济力量。区别:“修养”是名词,一般指修身养性,人的品格。“休养”是动词,可指一个人自身的休息保养。例句:①他是一个很有________的艺术家。②放假后,他们到度假村________去了。(3)饱含·包含饱含:充满。包含:里面含有。区别:“饱含”除了含有的意思之外,还有含量大的意思。例句:①这篇文章________着深厚的感情。②这句话________好几层意思。(4)一言难尽·说来话长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说来话长: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区别:“一言难尽”多用于书面语,多用于不好的事。“说来话长”多用于口语,多指不太愉快的事。例句:①个中酸楚,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谓________。②至于为什么会这样,______,我不想在这儿多啰唆了。【答案】(1)①流传②留传(2)①修养②休养(3)①饱含②包含(4)①一言难尽②说来话长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答案】不一样。“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则饱含水分,繁密。“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2.请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答案】“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3.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答案】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结构图表本文从说“木叶”这样一个具体的个别的现象阐发了一个抽象的普遍的规律——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主旨探微1.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有怎样不同的意味?【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提示】鉴赏形象是指能够把握形象特征,感受形象意境,体味审美作用。鉴赏时,要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等。本题要结合“树叶”“木叶”“落木”在文中的形象进行分析。【答案】“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木”,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对应考点】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提示】推测作者的创作目的题和了解文章大意题有所不同,后者要知道文章讲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而前者是要知道写文章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论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答案】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这一艺术特征是由“木”的暗示性决定的。所以本文是以“木叶”为例来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3.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对应考点】标题的作用【提示】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常常用这样的形式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可否替换一个标题?”其实,这样的题型是有章可循的,标题无非有这样几个作用,通常两到三个作用组合。作用:①标题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②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④交代写作顺序。⑤交代文章主题、情感。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⑦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答案】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本文成功地运用例证法,虽然文中用例十几个,但并无累赘之感,除了以例分析,由例入理外,用例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也是原因之一。首先,作者所举用的成功之例,一般都是名篇中的名句;其次,作者取例时常变换角度,如第一部分中的几个事例,尽管都是在说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但角度却完全不同;再次,作者对自己所选用的事例,能够进行重新审视,使之更有力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技法镜鉴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要求中心明确,事例典型。(300~400字)【答案】【示例】抱着不相信“如果”的态度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没有“如果”。这是一种勤奋的生活态度。搜狐总裁张朝阳,曾一度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公司破产,但他没有相信“如果”,不相信眼泪,不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他只相信自己的努力,而生活也因此相信了他。即时小练在美国没日没夜地打拼了几年后,他终于再一次获得了成功。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为发明电灯,进行了上千次实验,终于找到钨来作为合适的灯丝。如果他只停留在“如果”上,只幻想这种理想的灯丝能奇迹般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而不经过自己的不懈探索,那么电灯的出现恐怕就要被推迟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名句传诵千年,但是如果李后主不沉溺于享乐,而是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又怎会国破家亡呢?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解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重要的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或新的词语,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对接高考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即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考查动态】综合近两年的高考情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一考点常在一般论述类文章中以客观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题技巧】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中概念的理解主要有:1.学术概念: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2.多义词:词语的意义在上下文中体现,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