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1 春江花月夜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要览“赏析示例”选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长篇歌行,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全诗辞采清丽,韵律和谐,清新自然,婉转流畅,四句一换韵,并且平仄韵相互交替,好像由很多七言绝句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了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主赏析”选了四首诗歌。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表面看,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一首表达忧国伤时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的诗。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表面称叹、歌颂江南美景,实际上在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推荐作品”选了五首诗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杜甫的《旅夜书怀》,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姜夔的《扬州慢》,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感悟高考高考题与本单元课后习题比较1.置身诗境,即欣赏诗歌时,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2.缘景明情,即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考题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代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诗中“屈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2)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答案】(1)B(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同类比较1本题第(2)小题与课本第33页“探究·讨论”第一大题第2小题均考查的是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原题为: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考题2】(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诗人只是意识到孔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不易实践,自己难以做到,才转而想要立志于长期耕作。而且从最后一句“聊为陇亩民”来看,所谓长期耕作只是诗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由此可见,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其实他对孔子的“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是很认可的。(2)这两句是对田地的白描,首先应逐一分析各词语的意思,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是因为远风相交,风过禾苗,显得禾苗充满生机;然后将这些内容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即可。(3)首先根据题干“哪些情感”,明确情感不止一种。“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等表明诗人立志于在陇亩间耕耘,“长吟掩柴门”表明诗人的避世思想,这集中体现出诗人渴望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但“聊为陇亩民”写诗人姑且先做一个农民。一个“聊”字表明隐居避世的思想并非诗人最真实的想法,且结合诗歌开头“先师有遗训”和引用的孔子让子路向隐士问路的典故,可知诗人在隐居之外,还有如孔子一般“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两种情感同时存在,复杂而矛盾。【答案】(1)A(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同类比较2本题第(3)小题与课本第28页“探究·讨论”第二大题第1小题均考查的是鉴赏诗歌情与景的关系。原题为: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考题3】(2018年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⑤__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解析】易错字:①萧;③事;⑤惟;⑥鲈、脍。【答案】①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周公吐哺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惟江上之清风⑥休说鲈鱼堪脍同类比较3本题③④空考查了本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默写。前沿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意境美”的欣赏。如何把握诗歌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和品味意境美。我认为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置身诗境,二是缘景明情。我们先讲置身诗境。一、置身诗境中国古典诗歌中,许多诗歌都是充满诗情画意,意境优美的诗歌。我们大家首先要做到置身诗境。首先置身诗境是什么意思?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身,实际上指的是自己、自身。境,指的是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境界。置的意思,则是把……放在……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这四个字就是把我们欣赏者自己放到诗的意境中去。如此一来,我们便理解了置身诗境的意思了。诗歌欣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而要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才是理解了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具体来说,置身诗境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大家自己本身原来就有的审美的体验,但是却还是模糊的,潜在的,我们还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出来。而当我们偶然读到一首诗的时候,它把我们以前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现在说出来了,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以前相似的经历和经验了,从而和诗歌作者达到了共鸣。这就是一种审美的认同。比如说我们读陶潜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自然而然想起自己也有过采花的经历,由于欣赏花的美丽而去采择美丽的花朵,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种经历。还比如说王维的诗歌,喜欢游山玩水和热爱大自然的读者,读后觉得似乎身临其境了。第二种,就是有些景物和情景,我们大家都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能够运用想象,去天马行空地构想出诗歌中奇幻的世界了。从而达到诗歌欣赏的目的。比如说李贺,著名的“诗鬼”,他的诗歌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诗歌意境。比如他描写太阳,不是一般的太阳,而是曦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写战鼓,也不是一般的战鼓,而是满布寒霜的敲不响的战鼓;再如星星,他把它写成是石头一样的在天河中漂流的星星……所有的这些描写都把我们带进了作者给我们塑造出来的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境界中去了。再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我们没有去过四川的人,就只能够靠想象了,凭借作者的描绘,加上读者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去想象出那个奇幻的世界。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还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绘画等艺术,凭借我们惊人的想象力,去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诗歌图景,把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带进诗歌中,最后产生的是诗歌欣赏的惊奇、兴奋、愉悦的审美。二、缘景明情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写景诗词时首先要缘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放,由此解题,才算进入解题的大门。但仅仅入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登堂入室。一要领会诗的主题,了解诗人的立意。“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祖泳《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人站在长安城楼上,遥望终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许多贫穷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能否在饥寒中渡过难关。其关心民瘼之意,隐含其中。这首诗通过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来透露,显得十分婉转。二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作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巧于其中。王维《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