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1 长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要览这个单元共选了十首诗歌。其中赏析示例一篇,自主赏析诗歌四篇。《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思慕之词。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女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湘江水神),以舜二妃(娥皇、女英)为湘夫人。屈原以他独有的艺术情思对原有的传说、民俗、歌词去粗取精,整理润饰,创作为乐歌。《湘夫人》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课文所选为第四首,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杜甫的《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凭幽吊古,借写武侯祠,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收复中原,雪洗国耻,是陆游的毕生心愿;然而南宋政权的主和误国,错失时机,使统一大业越发渺茫,他只能暮年书愤,抱憾不已。《书愤》表现的就是这种爱国志士的强烈悲愤。阮籍的《咏怀》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感慨。课本所选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李白的《越中览古》是一首五言绝句,属怀古之作。诗人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而写。诗人选取了吴败越胜,越国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表现了昔盛今衰的感慨。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小令。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她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寄寓了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黄遵宪的《今别离》(其一),用的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歌咏的却是轮船、火车、汽艇等新事物,诗人巧妙地将近代新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感悟高考高考题与本单元内容比较1.以意逆志。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以意逆志。2.知人论世。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考题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2)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这里介绍两种观点:观点一:同意。原因有: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原因有:①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答案】(1)A(2)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同类比较1本题(2)小题与课本17页“探究·讨论”第一大题第3小题均考查的是对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原题为: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考题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题干是“‘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炼字能力。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而“攒”字描写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实际刻画了山峰的密集、重叠。(2)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验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恋密集好像聚攒在一起。烟雾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答案】(1)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同类比较2本题(1)小题与课本15页“探究·讨论”第二大题第2小题均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炼字。原题为: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考题3】(2017年高考·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4)________________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解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应注意“浩浩”“冯”“御”这几个字的写法。【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同类比较3本题(8)小题考查了本单元《长恨歌》中的名句默写。前沿探究诗歌鉴赏的模式在进行诗歌鉴赏时,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样,方能全面、准确、深入地鉴赏、玩味诗歌。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里,诗占了主要地位,可以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无疑,诗歌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诗的本质所决定,诗歌鉴赏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一、知人论世:功夫在诗外知人论世,即鉴赏者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认识来达到增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沈泽民认为:“诗人的诗对于诗人心灵的暴露,更加严厉些。……它并且要宣布诗人心里最深奥处的秘密,要赤裸裸地宣布他对人类的态度,他对各种诱惑的可能的倾向。”可见,诗歌是作品内容与作者的关系最紧密的一种文学样式,读者可由诗认识诗人,又可由诗人而认识诗。正所谓文如其人。由于诗歌往往以曲折的、间接的手法表现写作意图,就诗论诗往往难以把握写作意图,这时,“知人论世”就成了一个有效的鉴赏模式,正所谓创作时“功夫在诗外”,鉴赏时,也要“功夫在诗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直抒胸臆,明白如话,要从诗本身作文章,余地很小。如果我们了解了作者空怀报国之志,空负济世之才,却在三十五岁时,就历经了罢官、入狱、忝为闲职、降职等打击,我们就能很有把握地鉴赏这首传世之作。而李商隐的“无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