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仁,不让于师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子欲无言。”子贡慌张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论语》中的简单真理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摘自于丹《〈论语〉的温度》)1.文题解说“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面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2.背景解读孔子在而立之年创办儒家私学,任教40余年,一生乐此不倦,虽然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但却从未停止教学,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在创办私学的时候,孔子主张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无论是华夏族还是夷狄族,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这就是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为了实现教育的作用,孔子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所用的教材是经他整理的古代文献,主要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世称之为“六经”。还有偏重于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3.知识链接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孔子学说的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等都是明证。1.生字音绥.(suí)喟.然(kuì)莞.尔(wǎn)偃.(yǎn)箪.(dān)皙.(xī)2.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聪明,智慧)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鼓瑟希.(“希”通“稀”,稀疏)莫.春者(“莫”同“暮”)3.古今异义(1)君子一言以为..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可以。为,表现出来认为关爱别人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4.词类活用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作动词,搭阶梯)闻弦歌..之声(名词作动词,弹琴唱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上礼服)端章甫..(名词作动词,戴上礼帽)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曾皙后.(名词作动词,后来才离开)所谓立.之斯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博.我以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5.文言句式(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偃之言是也()(3)亡之,命矣夫()(4)其何伤于日月乎()(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6)贤哉,回也()(7)不吾知也()(8)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6.一词多义(1)绝人虽欲自绝()不如早与之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抢呼欲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动词,断绝动词,绝交动词,停止动词,绝命动词,横渡形容词,陡峭的(2)疾伯牛有疾()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名词,重病、恶疾动词,忧患动词,痛心形容词,强、猛烈形容词,锐利(3)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加之以师旅()以俟君子()介词,因为通“已”,动词,停止介词,用连词,而1.子贡采用什么手法来回答叔孙武叔的话?他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子贡用比喻的手法,以丘陵喻他人之才德、以日月喻孔子之才德,说明孔子的才德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子贡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表现了对老师的高度敬仰之情和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2.选文第10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反映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首先,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为他们的谈话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循循善诱。其次,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哂笑,对冉有长于政事、公西华重视礼治的回答不作任何评论,而对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对答表示赞同、欣赏,表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表明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性格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第三,文中三个“尔何如”及文章最后一段孔子的总结评论充分体现了孔子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②反映了孔子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态度上:一方面,孔子对弟子的不谦让虽有不悦,但因怕伤其自尊而一“哂”了之,不当面指责,只在最后才委婉含蓄地向曾皙说出,体现了其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孔子希望弟子做人要“恭、谦”。而这两者也正好体现了古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德育理念。③反映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曾皙描写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这似乎正是儒家礼乐治国的盛世图景或者美好愿望,而这正好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思想相吻合,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赞誉、欣赏。1.结构图示2.主旨探微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1.从节选材料看,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提示】分析人物形象要牢牢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如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只有深入分析,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和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根据弟子眼中的孔子“日月也,无得而逾”“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可知孔子有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②根据孔子对自我的认识,可知他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光明磊落、不隐瞒、不背道。③根据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知他和蔼可亲,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2.如何理解曾皙“莫春……咏而归”所表达的思想?【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提示】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特别是议论性文字,从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莫春……咏而归”一段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图景。1.素材展示《寓圃杂记》记载,一天,杨翥(zhù)的邻居丢了一只鸡,指责是杨翥偷的。家人将此事告诉了杨翥,以为他会大怒,可杨翥却淡淡地说:“天下又不是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另外一个邻居,每逢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到杨翥家里,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又将此事告诉了杨翥,他劝解家人道:“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居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终于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2.即时感悟读了这则素材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示例】谦让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文明的洗礼,心灵的净化,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这个社会多了一份和睦、融洽。当你学会谦让时,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自己很伟大,因为你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美德——谦让。当你站在高山上、大海边,会感到很惬意、心旷神怡,一种难以言明的豁达在心中荡漾,此时此刻,你会发现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天地如此之大,为何为了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呢?退一步将会是海阔天空,天蓝草绿,多么自在啊。当你在乘车时,把座位让给别人,他人会投来赞许的目光;当你与朋友发生矛盾时,退一步,对方也会退一步,两人就会和好;当你把好的让给别人,就会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论语》的温暖柳唱对孔老夫子我一直怀有一种十分温暖的感情,他虽被后世尊为“圣人”,却全然没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他仿佛就是一位朴素可亲的老者,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陪伴在我心灵左右,时时给予我贴心的关怀。孔老夫子留下的精华集合成了《论语》的经典,这部“东方的圣经”,虽然不似《圣经》在西方那般高高在上,受人顶礼膜拜,却静静地渗进生活角角落落的细微处。《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它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老夫子正是以这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来影响后世的。在孔老夫子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在那样浮躁的年代,这种力量化解了郁闷的泪。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告诉我们,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我们都要做勇敢的人,努力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我们常常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孔子则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要尽力避免。“忍”是种技巧,刃悬于心,退一寸则不成忍,进一寸则不成仁。我们静静思索忍的度。君子必仁,且能忍,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君子的力量是来自于人格与内心的。他的内心丰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此不为君子,何为君子?君子的精神光芒闪闪,而翻开《论语》,我们看到,朴素的字句后面常常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常常与他的弟子讨论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自己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论语》教给我们的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论语》传递出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我们关照内心。一直都记得,在于丹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