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连贯、得体简明、连贯、得体之法名落孙山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用两句诗回答:“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简明、连贯、得体1.汉语如何做到语言简明?[点拨]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要使语言简明,首先要围绕全文或段落的中心组织语言,不要旁生枝节,更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免语言啰唆、拖沓。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如果有些话或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现成、简短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那么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如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明。2.举例说明造成语言不简明的主要原因。[点拨](1)词语赘余。语句中出现了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或出现了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虚词。譬如“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我国山峰中最高的山峰”一句中“山峰”一词在句中多次出现,就属于多余,保留一个即可。又如“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一句中的“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这一生理现象,再加上“头上”一词,就不简洁了。再如“这是一件新的毛衣”一句中虚词“的”可用可不用,应当省去。(2)该用指代词或简便说法的地方没有用。譬如“昨天,我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我早就想买《平凡的世界》了”一句,后一个“《平凡的世界》”完全可以用代词“它”替代。(3)词语多义。譬如“王老师这个学期要去语言学院上课”一句中,一个意思可能是“王老师这个学期要去语言学院教课”,另一个意思是“王老师这个学期要去语言学院听课”。这样就造成了歧义。3.何谓语言表达的连贯?连贯之法有哪些?[点拨](1)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合乎逻辑,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2)要做到语言连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前后要统一;②表述角度要一致;③思路要连续不断;④语言衔接要紧密。4.何谓语言得体?如何在写作或讲话时做到语言得体呢?[点拨]语言得体,主要是指语言与文章体裁、表达方式、语言环境、人物身份、表现内容和目的等和谐一致。在写作或讲话时做到语言得体的几种方法:(1)把握文体特点①应用文体,一般以记述、说明为特征,以实用为目的。因此,它的语言要求是要有准确性、简洁性和规范性。②文艺性文体语言的要求是形象性、表情性、音乐性和独创性,多用叙述、描写、抒情手法。a.散文的语言要求优美、文采斐然;b.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内蕴、有节奏感和韵律美;c.戏剧语言要求具有动作性、性格化和口语化。③议论文体的语言要求具有严密的逻辑性。④说明文体的语言要求科学、准确、简洁、平实。(2)明确文章功用功用不同的文章,对语言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比如:功用语言风格小说用人物形象去感染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生活情节史、传用历史事件去启发读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历史真相(3)注意时代色彩①要尽量选用那些清新活泼、最能反映时代脉搏的语言,抛弃那些落伍过时的陈词滥调。②在写作时一般不能以古论今,也不能以今律古,不能让这个时代的人说那个时代的话。(4)替读者着想①要考虑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②要考虑读者接受语言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他们的心理需要,正确给读者定位,以令对方容易接受或理解为标准。(5)联系语境①用语环境分类:a.作者及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b.文章的前后段、上下句,以及前言后语所构成的语言活动环境,即句境。②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中,其语言也会有所不同。③语言适应环境,还必须适应字、词、句的环境,一字一词、一语一句,都必须与上下文吻合无间。与本专题内容对接的是《考试大纲》中“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情况,课改区对本考点的考查特点是:(1)高频率;(2)综合性;(3)实用性;(4)能力化性、技巧性。从命题特点预测其命题的趋势为:一、简明1.歧义和赘余现象的考查,可能会与辨析病句结合在一起,以客观选择题或改错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语言表达简明仍会是高考的重点,可能会与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连贯、得体、仿写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以全面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选题将更贴近现实生活,可能会侧重于实用文体的考查。二、连贯1.近年来高考对连贯的考查,多考查排序或语句复位的能力,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2.从题型上来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而且表现出由客观选择向主观排序再向动手修改调整的方向发展,要求越来越高。3.可能会与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彼此交融,向综合考查方向发展。三、得体用语得体在近两年的高考命题中越来越受重视。考查内容多为不同场合用词是否得体或内容转述是否得体。考题素材体现出开放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大多以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少数保留客观题型。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明显地将语言表达的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考查,单一考查的几乎没有。所以题型创新,尤其是选材选点的要求会更高。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李华:①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李华:阿姨,您看,②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李华:③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李华:谢谢您,再见!路萍:也谢谢你,再见![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①处,后文路萍的语言提示①处的主要内容应在责问路萍闯红灯,但表达要委婉、得体。②处,根据下文“是不该跟着别人抢”,提示②处是关于抢红灯的话题,谈抢红灯的害处。③处,继续上文抢红灯的话题,结合后文“你讲的在理”说明此处应是遵守交规,不抢红灯的好处。[答案](示例)①阿姨,您好!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②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③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看我的话对吗?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会合,一起练球。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小张含蓄地批评说: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李幽默地回应说:不是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的答案是很开放的,只要能够符合“睡过头”的具体语言环境,以及批评的“含蓄”与回应的“幽默”就可以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张的话要兼顾批评及猜测两方面;小李的话,要兼顾上下衔接及解说迟到两方面。[答案](示例)“春眠不觉晓”啊“春眠不觉晓”“无”处闻啼鸟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解析]A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B、C、D三项谦敬辞运用不当。[答案]A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答:[解析]写宣传语的考查属于语用题中的新考点,考生要了解其表达的基本要求,对“宣传语”作精要表达。注意两点:联系经典名著的特征,运用得体精练语言。可用整句,如对偶、排比,也可用散句,但都要扣住要求表达。[答案](示例1)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示例2)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但由下文“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一句可知,必然选②,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答案]B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衔接点:③“葫芦”紧承上文,⑤“它”指代③中的“葫芦”,③⑤说明葫芦的自然属性;④说明葫芦的功用(“当容器”);⑥中的“历史”“悠久”与①中的“最早记载”紧密衔接;②总结全段。[答案]D一、语言表达简明1.针对语句的重复赘余,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找主干,理枝叶,分析句间关系,发现重复语句,删减精练。(2)可省略的尽量省略,能代指的尽量代指。(3)表述啰唆的可适当进行概括和合并。(4)把握主旨,删除游离成分。如:下面一句话中有重复啰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一个人之所以(1)会变坏的原因(2),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3),更重要的(4)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5),受了坏人的影响(6),才逐渐变坏的;(7)如果这个人能把握自己(8),能抵制多方面的(9)各种(10)坏的影响,那么(11),他还会变坏吗?解此题采用“找主干,理枝叶”法,对文段句子进行单个分析后会发现,“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是把“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和“一个人会变坏的原因”杂糅在一起,应删掉(1)或(2);还会发现“多方面的各种坏的影响”有语意重复之处,应去掉(9)或(10)。采用“句间关系分析法”,对文段的整体结构和思路进行分析,可见,原句在说明人变坏的原因有两条时,显然在强调内因,而(6)却节外生枝,且与(3)内容重复,所以必须删除。2.对歧义造成的语意不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如下方法:(1)变换词语法。它主要运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他好说话”,只要把“好”改成“喜欢”,“好”就消除了歧义。(2)语句消除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3)标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