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史传人物◇书香文蕴◇本单元所选作品,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令后人景仰和追慕。◇学法指津◇1.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对课文字词的学习,掌握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方面的知识,接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分析方面,对这些应用心体会。课文故事性强,可分角色朗读。2.《苏武传》的注解非常详细,可在诵读之后就课文注释没有提到而无法解答的问题质疑,在教师的帮助下予以解答,学习重点要放在人物刻画、艺术特色的鉴赏方面。3.《张衡传》记述全面,重点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应详略得当。在把握课文内容后,根据教师重点串讲的张衡的科学成就,加深对其成就的了解。另外,本文语言凝练简洁,剪裁详略得当,和多年来高考考查的人物传记相似。因此,可在课堂上强化人物传记类的文言阅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强化文言答题技能。◇画解文意◇《廉颇蔺相如列传》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宽容与气度支撑的人字结构。蔺相如的气度,让我们佩服。面对廉颇一再的挑衅,他选择了避让。他用自己的心,包容了一切,也化开了廉颇心头的坚冰。正是他的忍让让廉颇幡然醒悟,明白了“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历史上才有了“将相和”的佳话,也才有了赵国的强大与安定。可以说,蔺相如用大度与宽容催开了双赢的花朵。◇画解文意◇《苏武传》擎一支话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被他扔进云霄深处;拿一支秃笔,矮纸斜行,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诚。他用自己的节操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画解文意◇《张衡传》古今青史留名者,或当朝权政,或风流倜傥,或飘逸脱俗,或博古通今。有人的成就一直影响到今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机械制作……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以毕生的追求绽放了绚丽的生命,他以骄人的成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个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分感动、一分崇敬、一分神往、一分骄傲,好好收藏。战国末期,一幕由两个伟大心灵演绎的历史剧,留下了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感动了我们两千多年……精诵读·晨风吟咏[国学经典]先贤语录: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古文今译: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我不会这样。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看,把有用的记在心里。(这)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知行启迪: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凭空捏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做。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先后到过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向当地人打听有没有当地特色的药方药材,而且他总是亲自上山采药,并以身试药、遍尝各种药草,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验证前人记载或传说中的药物效用和药性。李时珍这种博闻多见、躬亲实践的“不妄作”的治学态度,不正验证了孔子的话吗?[诗词探幽]塞下曲①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②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③轻骑④逐,大雪满弓刀⑤。注释:①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②月黑:没有月光。③将:率领。④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⑤弓刀:弓箭和配刀。赏析: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美文鉴读导读:下面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司马祠的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赞美之情;文章用词形象新颖,极富表现力,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游司马祠□郭军平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①,源于司马迁。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剥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②,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擎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③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有删改)他山之石☆①学用词“厚重”一词表现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远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②学排比、比喻、夸张手法这一句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变、风格各异的特点。③学描写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渲染了司马祠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心得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预习·翻转课堂[作者档案]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因故乡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核对。班固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背景回放]战国(前475—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文化常识]《史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朝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他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串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简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语基存盘]一、读准字音蔺.相如()缪.贤()遗.赵王书()燕.王()列观.()璧有瑕.()睨.柱()汤镬.()盆缶.()二、古字通假(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____”通“____”)(2)拜送书于庭(“____”通“____”)(3)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____)(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____)三、一词多义(1)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拜为.上卿(2)使使.人遗赵王书求人可使.报秦者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3)引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引.车避匿左右或欲引.相如去(4)计计.未定窃计.欲亡走燕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计.曰(5)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臣从.其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6)幸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