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5课苏轼词两首苏轼,一个旷世奇才,他是士大夫心驰神往的人格典范,他是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他有一派刚直不屈的执着风节,他有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他有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是因为他的身上包含了很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这个载体,你可以窥视中国文化现象的浩瀚悠久。捧读苏轼的大作,让我们做一次穿越历史隧道的心灵旅行,让我们同苏轼做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会晤,从而领略其永恒的魅力。精诵读·晨风吟咏[国学经典]先贤语录: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古文今译:孔子说:“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知行启迪:青年学生不应该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勤勉谨慎,善于学习,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诗词探幽]少年游□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①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③斜。注释:①恰似:恰如,正好像。②姮娥:月中女神。③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赏析:这首词是借思妇思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作者的思归之情,作者于熙宁六年冬,自杭州至镇江,到次年春尚迟留未归,有感而写此词。思妇的所思所念,正是身为征人的作者所想的,作者的恋家思归之情难道还不清楚吗?此词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杨花与雪花互喻,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到极暖,征人离家之长久,同时构成洁白迷蒙的景象,象征纯真而纷乱的情思;二是构思精巧别致,由双栖燕的温馨映衬单栖人的孤寂,把月照梁上燕看成是嫦娥只垂爱成双成对的燕子,不顾惜空闺独守之人,寂寞凄凉之情跃然纸上。☆美文鉴读导读:本文选材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章将词的意境具体化,写苏轼在沙湖道中经历了一场出乎意料的雨,暗示人生中的意外风雨,意外波折,又写苏轼在风雨中顿悟,他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的一种必然: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任何人生的挫折都将成为过去。以苏轼的豁达而有此感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①一雨来得是那么突然,那么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二雨来得是那么突然,那么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汴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②三③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刹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缓缓地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他山之石☆①学选材构思文章选材独到,构思精巧,因而在依托《定风波》原词的基础上可以游刃有余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②学描写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描写细腻美好,深得原词的韵味;这些描写目的明确,词词句句无不为主旨服务。③学结构结构清晰是文章的另一个特色,第一、二部分两大主体结构既体现了原词的风貌,又形成了内容上的关联,深刻地揭示了主旨。心得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预习·翻转课堂[作者档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宋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新政”罪被贬谪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诗文有《东坡七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其词开豪放派一代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经典名篇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背景回放](1)《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已近50岁,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2)《定风波》《定风波》也写于1082年。苏轼与同伴到黄州城东南30里处的沙湖去看新买的农田,途中遇雨,又未携带雨具,同行人皆狼狈不堪。苏轼通过生活中这样一件平常的事,即事抒怀,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襟怀,以及在人生艰苦旅程中泰然前行的洒脱。这首词艺术地反映了苏轼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文化常识]豪放派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为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关了四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审理。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语基存盘]一、读准字音浪淘.尽()纶.巾()樯.橹.()()公瑾.()酹.()吟啸..()()料峭.()蓑.衣()萧瑟..()()二、古字通假一尊还酹江月()三、一词多义(1)发早生华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雄姿英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猛将必发.于卒伍(2)故故.垒西边既克,公问其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已而遂晴,故.作此君安与项伯有故.(3)且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出,火且.尽存者且.偷生(4)向回首向.来萧瑟处秋天漠漠向.昏黑向.吾不为斯役回车叱牛牵向.北四、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2)樯橹灰.飞烟.灭()(3)已而遂晴.()(4)竹杖芒鞋轻胜马.()五、古今异义(1)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生活作风不好,轻浮放荡。(2)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从来,一向。六、特殊句式(1)故国神游()(2)多情应笑我()(3)早生华发()【自主校对】一、táoɡuānqiánɡlǔjǐnlèiyínxiàoqiàosuōxiāosè二、“尊”同“樽”,酒杯三、(1)fà,名词,头发/动词,把箭射出去/动词,勃发/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动词,兴起,产生(2)形容词,旧有的,原来的/名词,缘故,原因/副词,仍旧/连词,因此/名词,交情(3)连词,并且,而且/副词,将要/副词,暂且,姑且(4)副词,刚才/动词,将近,接近/连词,假如,假使/介词,朝向,面对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3)形容词作动词,天放晴(4)名词作动词,骑马五、(1)杰出的,有才华的(2)刚才六、(1)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2)宾语前置句,应为“应笑我多情”(3)主谓倒装,应为“华发早生”细探究·文本研读[文本梳理]一、文脉归纳二、主题提炼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以及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了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2.《定风波》这首词记叙的是作者出游途中遇雨的小事,表达了作者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遇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不随物悲喜的超脱的旷达之情。一、小组研讨1.《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恢宏峥嵘的意境,请结合该词内容对此加以分析说明。参考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整体艺术表现主要是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恢宏峥嵘的意境。先是由“大江东去”建立起博大、开阔的空间意象,再从“千古风流人物”带出时间的长远,空间的长江水变成了时间的洪流,冲刷着“故垒西边”的历史,拍打着“乱石穿空”的岩岸,映现出“雄姿英发”的身影,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全部的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这就是词作的主旨所在。全词笔力雄健,一气贯注,一洗愁山恨水、游子思乡之情与低回婉转之调,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2.《定风波》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笔调风趣幽默,体现了东坡词的独特审美风格,请结合该词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这是苏轼的一首旷达词,作于黄州谪所。作者借出游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表现了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