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宋词流韵◇书香文蕴◇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学法指津◇1.熟读成诵,准确默写,理解每首词的含意。2.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学会知人论世的分析鉴赏方法。3.详细分析词中关键性语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更好地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4.阅读优秀的赏析文章,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即准确运用诗词鉴赏的有关术语,掌握答题技巧。◇画解文意◇《柳永词两首》一曲《雨霖铃》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他也能写豪放词,一首《望海潮》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他就是柳永。◇画解文意◇《苏轼词两首》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遭受贬谪后,在黄州种地酿酒,写下了“倚杖听江声”的洒脱,也写下了“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画解文意◇《辛弃疾词两首》你在赏心亭上怆然伫立。山水无情,犹且“献愁供恨”,孤雁南飞,宁不撩人心肠?你凝望着破碎的河山,灰色的天空,仰天长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画解文意◇《李清照词两首》千年的风雨淡去了琉璃繁华,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第4课柳永词两首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露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宋词。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流连忘返。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宋朝词史中风流却又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柳永的作品。从《望海潮》《雨霖铃》这两首词中,我们即可感受到柳词的无限魅力。精诵读·晨风吟咏[国学经典]先贤语录: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文今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知行启迪:“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精辟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误人误己,贻害无穷。[诗词探幽]蝶恋花□柳永伫倚①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②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⑤人憔悴。注释:①伫倚:长时间地倚栏站立。②拟把:打算。③疏狂:狂放不羁,不受约束。④强(qiǎnɡ)乐:勉强寻欢作乐。⑤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句“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美文鉴读导读:作者闲暇之余,手捧一本宋词,细细品味,走进柳永的世界,赞扬了历史留下的绚丽文化中柳永金子般闪耀的才华。文章语言深沉而含蓄,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翻开宋词读柳永□郑俊甫在文学绚如夏花的今天,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厚厚的宋词,怀念一个叫柳永的人,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可是柳永总是不经意地从我打开的书页里走出来,一手挽起宽大的衣袖,一手泼墨挥毫,把天地间的灵气凝成珠玑一颗颗镶进我的梦里,挥之不去。①柳永的幸运在于他生对了时代,诗歌走到宋朝,已经像一件被女人们穿腻的华丽衣裳,不再有盛唐时的喧嚣了。②读者需要变换一下口味,能够拎起笔吟咏几句的文人们,也需要转变一下观念,改变一下文风。词的韵律比劳神费思的诗要强些吧,而且也适合于吟唱,事实上它也就是为吟唱而诞生的。感谢宋仁宗,没能够让柳永这位才情并茂的小文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才得以让我们今天有幸读上《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创造婉约派的柳永该有一点我们在电视肥皂剧里常见的八旗子弟的样子吧?吃饱了喝足了迈着悠闲的碎步四处撒情。好在这位秀才不遛鸟,只是爱逛逛很基层的小街道,混迹一下脂粉气氤氲的青楼。体察下情抑或找找乐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不得志自我麻醉的同时,把十年寒窗苦倒进肚里的那点墨水曲线救身地变成了歌词。一千年前的柳永当然不会想到失意之下的涂鸦会为他带来盛名,他只是不停地咏叹着小市民的生活,兼而为自己不幸的仕途发发牢骚,如是而已。这样的咏叹和牢骚被谱上曲,被歌女们弹唱,谁知道就这么流行呢?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流行到“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之类,但一位体察西夏的官员回到京城,就曾亲口对皇帝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位西夏官员想来与凡俗的柳永不会有什么背后的交易,拿个红包就去做一些像今天的某些人所擅长之能事。不靠包装,不靠吹捧,凭着肚子里的墨水,点灯熬油一个字一个字地埋头苦干,赢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待遇,柳永真的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学习。③“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走到十里长亭,拉着友人的手,哭得一声声凝噎。醉身儿女情长,很不丈夫气概,是不是?可谁又知道不能溜须拍马屈膝逢迎的柳永不是触景生情,在哭仕途多舛的自己?哭几声也罢,在皇帝老儿主宰一切,百姓有口难辩的封建王朝,你能指望所有的文人都能像辛弃疾一样一手握着笔,一手挥着战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其词格固不高,但论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无出其右者。”翻遍一大本厚厚的宋词,能够得此殊荣者,还有谁呢?单凭了这一点,作为婉约派当家人的柳秀才也值得我们在啃着麦当劳之流的文化快餐的同时,把他装进我们的脑海里,闲暇之余,细细品味。他山之石☆①学想象开篇通过想象,再现了柳永的鲜明形象,读之如在眼前。②学比喻把“走到宋朝的诗歌”喻为“被女人们穿腻的华丽衣裳”,表现了文学变迁的必然性,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③学对比通过与电视肥皂剧里的八旗子弟四处撒情对比,与如今那些靠包装、吹捧的人对比,赞扬了柳永埋头创作取得的文学成就。心得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预习·翻转课堂[作者档案]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出生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歌伎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歌伎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役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柳永的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见张宗《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背景回放](1)《望海潮》《望海潮》一词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是柳永赠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由于是呈献杭州长官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作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传说金主完颜亮因受本词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可见本词的艺术感染力之强。(2)《雨霖铃》作者因作词触怒宋仁宗,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加上从此不能再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分,遂写出这首惜别之作。《雨霖铃》这首离别词的基调格外低沉。“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文化常识]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语基存盘]一、读准字音沙堤.()天堑.()珠玑.()罗绮.()叠()嬉.笑()箫.鼓()骤.雨()凝噎.()暮霭.()雨霖.铃()翰.林院()二、一词多义(1)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臣不胜.受恩感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去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念去.去,千里烟波去.死肌,杀三虫连峰去.天不盈尺只恐夜深花睡去.(3)将异日图将.好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4)相执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