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精心设计快乐元素的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效率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课堂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大要素构成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这四大要素、六大关系的和谐,就是和谐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中,本人以“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作一个探讨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极力创设一些快乐元素,则课堂气氛会相当活跃,学生探索欲望倍加强烈,便使课堂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并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快乐课堂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增效减负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必须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益。【关键字】:练习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间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说明效率。我们提倡向课堂要质量是指向40分钟要质量,而不是向24小时要质量。第二,目标的规定性。凡是效率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无所谓效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于认知加工。而在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情绪的作用表现为干扰,破坏认知活动的进行”。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能在练习中渗透快乐元素,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探索欲望强烈,便会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并且令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必要的实践活动,它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性的教学训练活动。因为它是学生掌握知识、2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地精心设计快乐的课堂练习,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必须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益。根据广大同行的经验成果以及笔者多年来的实践感受,以下谈谈如何精心设计快乐的课堂练习以达到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精心设计快乐的导入练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练习是新授课的开端,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关键一环。导入练习不但为新旧知识做好沟通的桥梁还可以为新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而且好的导入练习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这类练习一般要少而精,且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因此,设计时要讲求艺术性,要围绕重点进行设计,旨在分散难点,为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转化创造条件。如果能做到教学和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盎然,进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创设童话般的情境:秋天来了,王大爷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上写一些数学数字让学生找出他们的近似数,还有一些苹果上写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估算结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然后老师对小朋友说:“但是王大爷只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吃而已哦,他说只要你答对上面的问题,那个苹果就属于你,你们有信心尝到王大爷的苹果吗?”这样的导入练习设计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创设品尝王大爷的苹果活动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的导入:在羊村里,一只胖胖的小肥羊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羊村长准备利用分青草的机会教育它。羊村长给每只羊准备了83捆青草,要求2天吃完。许多小羊都拍手表示满意,只有小肥羊说:“太少了,不够吃”。羊村长就分给他16捆青草,要求4天吃完。小肥羊还说不够,羊村长就分给小肥羊32捆青草,要求8天吃完,这时胖胖的小肥羊才满意。其他小羊们都在笑,胖胖小肥羊却觉得莫名其妙。这样创设快乐练习,寓知识于故事中,快速引入学习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二、精心设计快乐的新课即时练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很快并有效地把新知识消化掉,有时一节课包含着两至三个知识点,这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学的知识而又不容易和下一个知识点混淆,我们应该设计一些即时的练习,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在教学完真分数的意义后设计了两道即时练习:1、请你来当个小小法官,判断下面的分数是不是真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81、94、712、166、55、1313。2、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对,请你写出三个真分数并与你的同桌交流。接着教学完假分数的意义,学生明确了假分数的意义以后,我又设计了两题练一练:1、请你来当个检查官,辨别一下下面哪些分数是假分数?哪些分数是真分数?44、78、73、37、1010、12、164。2、请你写出三个分母是4的假分数,并在你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又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学完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后,我设计了如下的即时练习:看谁的脑筋转得快,请你的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243431565658322432243279279再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学完例1连除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后,马上出示以下的即时练习: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这些即时的练习既有知识点的呈现,又有快乐同享的渗透,使学生更快速、更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本领。三、精心设计快乐的新课巩固练习4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每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教师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快乐练习。在巩固的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同时教师也必须考虑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要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及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练习的设计应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应起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同时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的作用。另外,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新课巩固练习除了要有针对性之外,还要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例如填空、选择、判断、解答分别运用,另外还应注重实践、创造性,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下完成知识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巩固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运用大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2、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对的就拍拍你的小手,错的就跺跺你的小脚。(图片略)43()32()21()64()3、涂一涂。(按分数把下面各图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43659432514、填一填。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图片略)红苹果:黄苹果:小鸡:小鸭:绿苹果:小兔:5、开动你的小脑筋。又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那样产生的无意识记的记忆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得多:1、抽奖游戏(学生从奖券里抽出一张,只要快速地说出奖卷里的两个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就可以得到上面所写的奖品。)516和24和2472和820和52、抢答有奖游戏,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3、找朋友。预先把写有2、6、18、24、36、48、27、30、72、40、54、144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请两个同学带着8的倍数和9的倍数的头饰,让拿着卡片的同学找自己的朋友。4、比一比谁厉害。(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得分,上来提问的同学得30分,看谁得分最高,给他一个“数学王”的称号)请学生任意写一个60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听老师说要求,所写的数符合要求的请举手,同桌互相检查。①()是4的倍数,()是60的因数,()是5的倍数,()是36的因数。②请一名学生模仿刚才老师的要求,继续练习。③想一想,应该提什么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举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机械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然而一个知识网络是由多个知识点连接而成的,因此我们设计练习时必须考虑到有没有覆盖到该节课的知识点,必须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力求少而精,克服随意性、盲目性,同时又要做到练、编、改的形式多样,增强练习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可能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快乐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优质的快乐课堂练习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对于学困生应设计坡度较小的基础题;对于中等生除了设计一些基础知识题外,还应考虑设计少量的发展题;对于优生,则应设计一些坡度较大,富有思考6性的挑战题。例如:学习了简便算法中的乘法分配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三级练习:(知识的阶梯,看你能爬多高。)第一级,简便计算:(1)125×(8+10),(2)56×4+56×6,(3)101×17,(4)25×(4+40)。第二级,简便计算:(1)99×68+68,(2)101×99—99。第三级,简便计算:(1)39×24+62×24—24,(2)102×29+29—3×29。学困生要求做必须第一级的题目,可选做第二级的题;中等生要求必须做前二级题目,可选做第三级的题目;优等生要求三级的题目都要做。这样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四、精心设计快乐的拓展练习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例如我在网上看到有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含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样的练习,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使学生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因为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所以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我们也应该多设计一些开发性习题,主要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中求活,发展学生一题多解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