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欧洲西部》中学地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①一、教学内容概述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超多极的发展趋势,其中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其中国民生产总值甚至超过美、日。同时,欧盟还在不断地发展扩大,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行使欧盟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更加重要,与中国的联系也越加紧密。因此在教材中突出了欧盟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能掌握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位置、特点。(2)能说明本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3)能够认识欧盟以及欧盟在本地区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读图的方法。(2)提高自身读图、识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对世界的多元性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产生正确的认识。(2)能够辨证分析不同地区地理、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东南亚、中东等区域的地理知识,应该对如何学习区域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此本节课还是先让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再讲授经济特点,引用已掌握的自然环境来学习,这样大部分学生都容易接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通过讲授与问题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启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五、学习资源1.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完成。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欧洲西部”。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六、教学过程1.引入先行组织者——从“中法文化年”及法国地理位置说起教师:2003年至2005年是“中法文化年”,“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3年10月在法国展开,2004年7月结束。接着,“法国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4年10月在中国拉开帷幕,为期近一年(展示“中法文化年”的相关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想去法国吗?如果要去法国,我们该乘坐哪条航线?(教师出示国航在全球、在欧洲的航线分布图。)不错,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好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欧洲西部。学生:浏览网页。设计思路:从“猜一猜”“中法文化年”的标识开始,设置悬念,提高学习兴趣。2.图、问结合,讲授新知——从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来了解欧洲西部(1)位置教师:出示“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学生:看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教师:出示“欧洲地形图”,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学生:在图上查找主要的地理事物,并出来指图说明。教师:拓展知识(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扩展学生课外知识。(2)地形教师:出示“欧洲西部地形图”,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了解欧洲的地形特点及影响。问题1:欧洲西部以什么地形为主?(平原。)问题2:欧洲西部有哪些主要的平原和山脉?(让学生指图说出。)问题3:下面哪幅小图代表欧洲西部地形特点?(A,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C表示南亚。)问题4:这样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便于从大西洋来的湿润气流进入欧洲西部,气候湿润。)学生:读图解决问题。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了解地形特点,为讲述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打下基础。图1(3)气候教师:出示“欧洲西部气候图”,引导学生了解欧洲的气候特点。问题1:根据我们刚学习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你能猜测出欧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问题2:综合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的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全年温和湿润。)问题3: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差异。(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学生:读图解决问题。设计思路:巩固已有的气候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了解气候特点,为讲述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打下基础。图2(4)国家教师:出示“欧洲西部政区图”。问题1:数一数欧洲西部大约有多少个国家?(36个。)问题2:你知道以下是哪个欧洲西部国家吗?(指导学生边回答边读图看图上位置和首都。)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德国);最大的岛国(英国);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风车之国(荷兰);中立之国(瑞士)。问题3:运用下列数据计算一下欧洲西部的人口密度。总人口(人)总面积(km2)人口密度5亿多500万100人/km2(欧洲西部人口并不算多,但由于面积狭小(500万平方千米),故该区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问题4:欧洲西部这些发达国家的领土面积方面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有什么明显的劣势?(本区国家大多面积狭小,资源和市场相对有限,这与地大物博的美国相比是劣势。)学生:读图解决问题。教师:当欧洲的西方存在着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堪称世界霸主;东方又有像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积极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政治、外交方面又和美国建有同盟关系;作为面积、资源和市场都不占优势,而在经济、政治方面又不愿意一味依附于人的欧洲小国们应该如何?(引出“欧盟”的学习。)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生对欧洲西部的国家个数的掌握会有出入,但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国家众多、面积狭小这么一个结论就行了。图33.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知识整合协调——从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看欧盟(1)了解欧盟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欧盟的相关材料。学生:自主浏览网页,了解欧盟。设计思路: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对欧盟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探究欧盟作好准备。图4(2)探究欧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问题1: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思考:欧盟建立的地理基础是什么?(国家面积狭小,资源和市场相对有限,地理位置相近。)问题2:读图讨论,读“欧盟成员国密切联系示意图”,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问题3:读“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图”,说明欧盟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当今世界经济状况呈现一超多极的发展,美国是超级大国,日本是经济大国,而欧盟在经济上以联合的优势,与美、日成三足鼎立之势。图中可见,欧盟的进出口额占世界比重均超过美、日、中三国之和。本区进出口额在世界的比重,出口大于进口。由图中可见,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发展迅速,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总结:欧盟建立的结果——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加强各国政治、外交上的实力。扩展讨论: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对比,有哪些不利的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设计思路:通过适当的提问、思考,了解欧盟在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图54.思考与收获问题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问题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思路:以温总理报告和学生的收获为结束,贴近生活,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变化的鱼》教学设计一、概述课名是“变化的鱼”,选材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节课。“变化的鱼”是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课题,它将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大小、方向及位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节课让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伸缩、翻折、旋转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感受到图形坐标的变化决定着图形的变化(平移、伸缩、翻折、旋转),图形的变化又影响着图形坐标的变化这种辨证统一的思想。既体现几何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不失数学内容的深刻性。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能够从直角坐标系中观察出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2)能够正确地解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能够熟悉地使用几何画板等认知工具中的常用功能,自主探究图形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2)能够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观察、总结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进一步提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的乐趣。(2)对生活中的数学充满探究的欲望,并愿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应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变化的鱼》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能根据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找到点的位置,也能用坐标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并能较熟练地操作“几何画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总结及归纳能力,部分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网络教学能愉快地接受。四、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然后协商交流,最后达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五、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0,0)(5,4)(3,0)(5,1)(5,-1)(3,0)(4,-2)(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看一看是什么图案。2.问题探究(1)改变纵横坐标,让整条鱼上下左右平移(点击进入“几何画板”),回答问题,小组交流,总结规律。(2)改变纵横坐标,让整条鱼上下左右伸缩(点击进入“几何画板”),回答问题,小组交流,总结规律。(3)改变纵横坐标,让整条鱼上下左右翻折或旋转(点击进入“几何画板”),回答问题,小组交流,总结规律。3.知识应用(1)与第一个三角形相比,其他三角形有怎样的变化?(2)其他直角三角形的顶点的坐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总结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鱼(x,y)变化成为鱼(ax+b,cy+d)时,整条鱼就可在任意方向流动,并同时在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b,d的值决定鱼的位置,a,c的值决定鱼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要适当改变a,c,b,d的值,整条鱼就会在位置、形状、大小和方向上发生变化。当然,若整条鱼发生了变化,则a,c,b,d的值也会跟着改变。坐标的自由变化可引起鱼的自由变化,其坐标变化的路径可归纳如下:(x,y)←→(x,y+b)←→(x+b,y+d)←→(ax+b,y+d)←→(ax+b,cy+d)六、教学过程流程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袁茵一、概述《要下雨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的第16课。本课运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动物在下雨前的反常表现。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本课需用时间为2课时,80分钟。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4)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2.过程与方法(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2)能够通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3.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创新识字、续编故事等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五、教学环境和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