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联邦快递的中国策略2006年4月,美国联邦快递收购天津大田集团,结束了与大田集团7年的合作,转而成为一家独资企业。事实上,从1999年7月,联邦快递与规模虽小,但灵活、效率高的大田组建合作公司—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联邦快递就已经选择依赖自己的投入为主的策略。2003年可谓联邦快递发展史上遭遇最多挑战的一年。2003年2月,联邦快递在中国的主要对手敦豪速递(DHL)收购了中国最大货运公司中外运的股份,成为中外运最大的外资股东。不到两个月后,敦豪又宣布打算收购美国第三大快递公司“空中快递”(AirborneExpres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则宣布与海南航空下属的扬子江快运达成协议,扩大其在华南的服务网络。对于联邦快递的国际谋略而言,在快速增长、高度竞争的中国快递市场保持领导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敦豪和联合包裹的举措究竟对联邦快递在中国的业务有何影响?联邦快递在这一日益复杂的市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回顾这一系列问题以及联邦快递最后的收尾之笔,可以看出联邦快递在全球竞争层面上的抉择思路。联邦快递中国运营策略2003年,联邦快递已经成长为一家年营业额达16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全货运飞机机群,日运送能力达到2650万镑,服务全世界378个机场。联邦快递从1984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但正式进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1995年,联邦快递以6750万美元收购了当时唯一可以直飞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常青国际航空公司。在完成此收购之后,联邦快递成为第一家提供由美国直飞至中国的国际快递物流公司。美中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递时间只需要3天。运营依靠自身的出色运营能力,联邦快递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大量投资飞机群、地面运输和包裹处理设施。尽管中国政府的规定不允许联邦快递在中国内地拥有自己的配送设施和运输网络,但这并不影响它发展在中国香港和邻近的菲律宾的包裹处理能力。联邦快递通过与中外运建立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联邦快递的直行航班有美国至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中外运则将包裹发送到中国各地。1997年,联邦快递结束与中外运的关系,转而与更加灵活的大田公司结盟。自此,联邦快递的中国运营、卡车和员工与美国的看上去基本一致。到2003年,联邦快递每周11个航班直行往来于美国和中国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在所有的快递公司中,联邦快递拥有最多的美中直飞货运航班。按照联邦快递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的话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网络。一旦建好了网络,而且如果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那增长前景将无限。我们也将有望享有领导地位。”市场营销联邦快递在中国采用了20世纪80年代它在欧洲成功使用的进攻型营销策略。在中国,它推出了非常西方式的广告。1997年,联邦快递制作了统一的印刷广告,展示的是联邦快递飞机停泊在北京紫禁城前。广告说:“给联邦快递打电话吧,这几乎不会遭人禁止。”意思是寻求联邦快递公司的服务总不会成为错误的决定。这一策略引起了许多传统中国顾客的反感,但联邦快递针对的是在中国运营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美国就已使用联邦快递的服务。他们也针对中国的企业家,相信他们很快就会采纳联邦快递的“及时交付”信条。对于重视联邦快递高度控制的配送系统以及精确及时投递跟踪服务的客户来说,联邦快递的营销哲学相当有吸引力。“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我们拥有出色的进攻任何市场的公式。”联邦快递营销副总裁迈克尔。格伦曾说:“不管是在中国、日本,还是德国,这并没什么不同。”市场地位联邦快递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就面临了一系列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对于在亚洲国家有很大份额基础设施投资的联邦快递来说打击很大。1998年3月25日,联邦快递公布了自1996年以来第一个国际业务运营亏损季报,这主要是由亚洲的业绩不佳造成的。尽管在亚洲的财务损失巨大,联邦快递管理层依然对这一地区充满信心,认为亚洲国家锐减的空运量会通过中国对西方出口的增加得到补偿。联邦快递对中国市场也更加青睐。在中国,联邦快递几乎垄断了华南深圳和广东市场,这一战略投资与深圳、广州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密不可分。为了保护这一市场,联邦快递于2001年和美国交通部及其劲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达成协议,联邦快递让出两条珍贵的美中航线,以此换得联合包裹服务公司货机不得进入深圳的保证。中国快递市场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制造了无穷无尽的廉价消费品。但是,到90年代末,中国到处可见崭新的世界级高技术工厂。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高附价值生产能力大规模从西方转移到中国,这大大提高了对中国后援物流服务的要求。除了文件,高附加值和时间紧迫的零件需要快速进出中国以保证“及时生产”的实现。到2003年,大约3.9万家外国公司在中国从事各种业务,需要快递服务:从几镑重的文件和零件到数千镑重的货物。这对于国际速递公司来说,无疑是发展机遇。不过,中国快递服务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交通设施不完善,配送系统太官僚。香港Kamino亚洲物流公司的尼尔。霍维兹说,物流是中国的大市场,但由于基础设施和游戏规则透明度方面的问题,这一市场并不总像商家想象的那样有利可图。2003年,快递业务依然被高度调控,管理部门甚多,包括空运、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各方政府机构。政府调控使得本土快递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限制了外国竞争者的行动。国内快递市场中国12亿美元的快递市场可以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国内快递市场指的是在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国内同天和次日送抵快递服务。2003年,国内快递市场价值3.5亿美元,在2010年以前将以15%至25%的年增长率发展。中国邮政快递主宰了这一市场。2002年4月17日,国家邮政管理局推出新的法规,禁止私营公司速递轻于500克的邮件,并要求私营公司的价格高于邮政快递的价格。这在当时引起了各方争议,但邮政管理局指出,这有利于促使服务标准化,并防止一些小投递商靠压价获取市场份额。加入世贸组织和相应变革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应地,中国政府放松了对公司所有权的限制,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占有多至75%的股份,此政策为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和敦豪在中国拥有更紧密的运营整合打开了大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有望进一步放开,外国快递公司也将能够与国企和国内私营快递公司直面竞争。另一方面,贸易方面的增长使得中国2.5亿城市人口的财富和购买力大大增加,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很快就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消费市场。到2010年,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将达到10亿美元以上。据预测,在今后5至10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由国内消费而非出口驱动。国际快递业务中国的国际快递市场包括在中国与北美、亚洲或欧洲之间的文件、包裹、货物递送服务。这一市场2003年预计是8.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至20%.客户主要是在中国有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跨国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知名的跨国快递公司竞相进入中国市场以期获得最大份额。随之形成的行业标准是,在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城市接受的快递单必须在一天内送至香港,两天内送至欧洲,三天内抵达美国。中国邮政传统上主宰了国际快递的物流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还占据90%市场份额,但到2003年这一份额跌至35%.外国快递公司不得拥有自己的配送网络或提供清关经纪服务、地面运输、仓储联合服务。它们能够将包裹直接运输到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主要城市,但不得直接投递到其他城市。因此,敦豪、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服务以及TNT等都通过与中外运建立合资企业来进入中国市场。中外运拥有巨大的、现成的运输网络,但是管理分散,在各省有独立的运营单位。每个中外运运营单位都可以自由与外国公司结成独立的、又常常相互冲突的合资企业,例如,中外运敦豪,联合包裹服务-中外运,OCS-中外运等,由此制造了相当复杂的竞争环境。这些中外运合资企业成为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的地面运输保证。竞争对手分析敦豪速递DHL1986年,DHL通过与中外运合资,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到2003年,中外运敦豪已经在318个城市开设服务,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等主要城市拥有枢纽。中外运敦豪在中国国际快递服务市场中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占据37%的份额。中外运敦豪主要依赖预定的商业航空服务来投递进出中国的国际包裹。其六成业务由预定航空服务提供,余下的则由租赁或自有飞机完成。不像联邦快递,敦豪速递在中国市场没有航线权,因此彻底依赖中国的航空货运服务或中外运的地面运输服务。但是,敦豪在东南亚和欧洲有很强的运营实力,在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主要发生在中国、东南亚和欧洲之间。成都联邦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