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及战略框架的建立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成为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流失与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首先进行了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效用分析,接着阐述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如何建立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最后引用美国成功的产权战略,进一步说明,只有正确认识,大力发展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效用分析;产权战略框架Abstract:Withtheadventofknowledgeeconomy,Intellectualpropertyhasplayedmoreandmoreimportantrole,Butnow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arestillexistmanyproblems,Theeconomicefficiencyofenterprisesbecometheleadingcauseoflossandrestrictingfactorsofeconomicdevelopment,Thispaperfirstlyconductedintellectualpropertyutilityanalysis,Thenelaborateonintellectualpropertyandthestatusofhowtobuildstrongintellectualpropertysystem,Furtherexplained,Onlythecorrectunderstandingandvigorouslydevelopenterprise'sintellectualpropertysystemcanensuretheeffectiveenterprise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enterpriseintellectualproperty;utilityanalysis;Industrystrategicframework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逐步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做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而无形资产则是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无形资产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从广义看来,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但它与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和无形资产,也是经济主体的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在经济生活中不仅作为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有巨大的商业竞争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竞争资源,也是企业参与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成为企业争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具体体现。一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效用分析(一)经济效用知识产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持续发挥作用并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经济效用就是通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或者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带来超额经济效益,例如,专利制度促使发明创造不断出现,并催生更为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产出效率,使企业的边际收益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进而使经济活动突破短期的界限,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二)技术效用规模,收益和知识产权被认为是企业生存的三大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全球化的发展,没有什么特殊资源是竞争对手无法拥有的,只有知识和技能,才能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可见,知识产权已成为一种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而专利又是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能够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整个企业的技术进步,这就是知识产权的技术效用。(三)竞争效用知识产权的竞争效用是指知识产权既可以延长仿造者的模仿时间,又可以增加仿造者的模仿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行业内的进入壁垒,淘汰潜在的竞争者,提高知识产权所有者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及长时间的经济盈利。对一个企业甚至国家来说,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经济利益长足发展的有效武器,并且,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多少客观地反映了该企业的经济,技术和竞争实力,以及该企业在今后的竞争浪潮中的发展趋势。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1.企业知识产权产出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一直在低位徘徊,1995年开始呈现出增长态势,企业申请的职务专利数在1995年以前长期保持在7000—9000的水平,到2001年已超过5万项大关,2002年开始出现加速增长态势,到2010年专利申请数已超过39.1万件,稳居世界第二位。2.企业是我国国内职务专利的主要贡献者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企业在国内职务专利申请上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主体,专利申请占全国国内职务申请的比重一直低于50%,但在2002年以后一直稳定在60%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了69.6%。3.重点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的主要创造者大型企业及重点企业往往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先进的科研技术,使得这些企业较之中小企业有能力承担研究开发中的风险,也就能确保它们从发明和创新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并且,重点企业中的规模经济也促成了知识创造及专利在这些企业中的聚集。(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还十分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制障碍,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脱节,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低下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忽视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只注重有形资产。在专利方面,企业对自己的重要科技成果不是及时申请专利而是热衷于申报科技成果奖,科技成果商品化低。我国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而申请专利的不到10%。在商标方面,一些企业在合资、转制过程中,不注重商标价值的评估,自己的商标资产或是不作评估,拱手相送;或是作价过低造成无形资产流失。2.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加强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技术竞争中日益升值,跨国公司和众多外国企业都有一个强大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由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专职的管理人员。然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情况却差强人意。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设置兼职机构和配备兼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没有任何设置的企业仍占不低的比重。该调查结果表明,很大一部分企业对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重视不够,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3.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技术含量低随着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无形资产和知识财富的价值与日俱增。近10年来,我国每年产生重大科技成果3万件,但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却少得可怜,这些科技成果的绝大部分以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学术讨论的形式公之于众,慷慨地让全世界共享。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近3年专利年报,在国内专利申请中,企业的申请不到总数30%,平均每个大中型企业的每年专利申请量不足1件。而国外一些大企业如日立公司、IBM公司等,其1年申请的专利就超过了我国所有企业1年的专利申请总量,美国的杜邦6公司拥有3万多件专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拥有5万多件专利。大量事实证明,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至此看来,合理且有力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的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订或即将制订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等机构也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也应积极制定中国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知识创新的迫切需求,企业也应该以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为框架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三、如何建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一)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战略等,而每一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各方面的人员组合,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竞争、经营状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立的,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同时包括专业人员、技术研究人员、法律事务人员、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等。对于中小企业,虽然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组织机构,但也应有专门的人员或由其它人员兼职从事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当然也可聘请知识产权专业律师提供这方面的法律服务(二)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即制订商标、专利或商业秘密等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分别对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侵权监控、权利保护、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加以规范化。包括:技术引进和转化时的知识产权状态调查、评估和法律方案规划;产品试制、委托或合作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归属与分享;OEM等外包模式下的信息披露与知识产权保护;特许经营、技术许可模式中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重组、清算时知识产权的合理处置等。(三)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专利战略以其具有技术性特点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有着独到的功能和作用,也显示出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又与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联系紧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对于我国的企业在目前创新能力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施专利“包围”工作,对短期内无法拥有核心专利的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一批围绕原核心专利的应用技术专利、组合专利、外围专利。在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网后,可通过交叉许可,取得发展的空间。同时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取得知识产权后,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对企业内部暂不具备转化条件的知识产权,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入股等办法加速实现产业化,有些项目可通过技术市场向外转让许可使用,促进知识产权的流动和扩散,实现动态中的保护和增值。四.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一)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特点1.美国专利制度是条文法与判例法的混合体。专利制度通过对发明人提供独占权,使创新产品具有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美国专利法属联邦法,由国会制定。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由专利商标局制定。专利法的规定比较宽泛而涉及具体内容(包括专利保护的范围)往往在细则中予以规定。专利商标局通常根据美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草拟实施细则并在因特网上公布,以便征询公众、专业律师、代理人的意见,从而确定实施细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在较大程度上使美国专利制度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2.美国专利制度强调把专利颁给第一个专利发明人,而不是给第一个专利申请人,也就是说即使你专利抢注的时间在先,也不能保证你能得到专利权,充分体现了公平的原则。美国对专利的保护范围不断拓宽。例如,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与地区还在就基因技术能否申请专利进行激烈争论的情况下,美国已进入了怎样才能授予专利权的阶段,提出对网络商业方法、基因技术给予充分的专利保护。美国专利诉讼费昂贵,但对专利侵权者的处罚力度也非常大。严格的法律规定与严格的司法制度有效地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充分体现了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3.强调专利与标准的结合。标准本来属于技术的标准化领域范畴,但是美国将专利制度与技术标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利用其技术优势进而占居知识产权的有力地位。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美国一些高技术公司常常先把规则性的东西做成国际标准,然后把这种标准性的路径全部设定成专利进行注册,最终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