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教学理念及其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化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教学理念及其策略论文摘要:中学教育中实施课堂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亮点,目前中学教师在理念上都有很大变化,但实际的课堂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理念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其原因是教师的旧的教学习惯有惯性,同时新理念下的探究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尚未形成,造成课堂教学实际与新教学理念的脱节,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关键词:探究教学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等)的发展。2.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3.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使学生由“坐着”学科学,为“做着”学科学,它要在东方传统教育善于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加入动手实践,在人的大脑第二次快速发育时期,让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不仅能够提出想法,而且能够想方设法实现想法,从长远来看,具有这样素质的劳动者,他们才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既是理念,又是目标,更是内容。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随着“课题探究”教学的提出与实施,教师们都有了科学探究的理念,在实践中也有了2科学探究的意识,但在课堂实施时,由于已有教学习惯的惯性,旧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新的教学经验有待积累,致使活动名义上是探究,实际上学生更像被操纵的“提线木偶”。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致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与理念或设想不符,导致目前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有些教师认为:“用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进行思维上的探究也是科学探究。”这一观点说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在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中,一定有一个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即要突出有学生“做”的过程,而思考——回答还只停留在动脑的层面上。“做”的过程难,“想”的过程容易,但只“想”不“做”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学探究。即误区之一:思维探究多,动手探究少;其次有些教师认为:“每个知识点都要探究”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假如处处探究,由于课时的原因,必然使探究活动如“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精心选择探究点,这样有才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探究的本质在过程,因而当前还有不少师生认为开展课题探究就一定是局限在课堂之外的活动课程里,不去真正接触科学前沿的内容,这也是一种误解。在课堂探究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有时教师讲得很多,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我认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从零开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如果每次探究活动,都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假设学生一无所知,这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相反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温故而知新,承前而启后,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能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深层次地思考,即“跳一下才能摘到苹果”,像这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二)创设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1.探究性问题提出的主体性层次:①学生提出的有价值问题;②教师创设问题背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③教师提出有价值问题。按①-③的顺序,学生的主体性是依次减弱的。2.探究性问题要有驱动性,才能促使学生进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要想提出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探究性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化学实验,化学史、推理假说,也可以是资料再现、实物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问题背景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魅力,使学生从一读到问题开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3.探究性问题本身要具有开放性或相当大的思维容量,这样才可能有更丰富的探究活动,但是探究点不一定很大、很陌生,也并不意味着探究点的选取要有多么深奥。或许越是学生熟悉的问题,学生的探究过程会更有意义。例如在《原电池原理》一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锌、铜、稀硫酸。当用导线把锌和铜相连,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学生看到了意料之外的现象。新的实验现象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探究,而不是老师罗列实验步骤,学生“照单抓药”。二者相比,学生的收获与体验相去甚远。34.探究问题虽然开放,但同样要求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无论是一般问题还是探究性问题,在语言表达时都应该内容科学、表达准确、用词精练,不宜转弯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设问的随意性,对于课堂设问要精心设计,提高设问的有效性。(三)课堂交流的有效教学策略1.设计实验后、实施实验前的初步交流在课堂实验探究之前,各组可以对实验方案进行初步交流。因为课堂时间短暂,但要完成一定量的学习内容,假如没有交流这步,教师不知学生所为,学生不知教师所想,势必造成教与学的盲目性,从而无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教师和学生才会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而且通过交流,学生的某些不合理因素(资料整理方法、实验操作方法、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等)会被提出而避免,排除部分隐患。由此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会不会使探究的味道减弱?其实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只要教师注重让学生多作组间交流,自己不作过份的剪切,就不会减弱探究的味道,同时能了解学生将实施的方案。为深入观察学生的过程,为实验后的交流做好应变准备。2.学生活动结束后期交流北师大王磊教授曾经指出:“这一交流过程中,若能既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主干问题,又不忽视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做好充分交流,则需要高级策略。”在交流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虽是主体,但教师必须主导,目的使学生始终不偏离学习的主题。教师不是主持人,学生交流不是纯展示,不能走过场。交流开始后让听者较快地进入状态,能够听进去、看进去,还能提出质疑的问题和好的建议,使全班同学都有连续不断的想法。教师要延缓给出,通过评价、参与提问,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理有据地主导。这种交流往往是事先难以作细致准备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无法事先设计),因此需要教师有应变能力,教师重视反思、不断提高应变能力是交流环节的高级策略。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延缓给出是引发学生充分交流的又一个有效策略,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冥思苦想之后,终有所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延缓给出时可以采用下列语言的叙述方式:“对他的设计,你有何看法,请阐明。”“能换个角度思考吗?”“你要说不好,求助大家。谁能帮助他?”“这种方案还能优化吗?”“你们组谁能帮着补充?”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参与学生的过程,为后边交流中教师的应变作好初步的准备。交流的过程不应只是知识的总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维方式。(四)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策略1.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要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的发展,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文喆先生曾经指出:“评价有包容,不是一味地严,也不是一味地宽,不是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而是多把尺子量不同的人。”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表扬,更要真诚地去赞扬。表扬学生的语言总是4一味地“很好!特别好!真棒!不错。”就显得特别贫乏。所以只说好不行,还要说出好在哪?好在哪儿不是表面化的,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抓住他不容易的过程。2.变重复强化语言为评价语言——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为了强化要点,往往重复学生的回答。在重复的过程中,重视了答案却忽视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因此要变重复语言为评价语言。评价语言的作用是:①激励回答学生;②导向解决方法;③强化知识落实。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方法、自我发展方向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激发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活的是内因,对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意义深远。(五)学生活动中教师行为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学生讨论、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忙碌的过程,教师不光给学生以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等等。目的是为后边交流中的应变做一些准备,知己知彼,进行有效活动。“学生探究”,注重思维发展;“教师示范”,着重启发诱导;“师生共探”,学会反思与感悟。以上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研究表明: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创设有驱动性的问题情境;•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营造受尊重的学习氛围;•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给学生多种活动方式;•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引发生生交流,激发思维碰撞的火化;•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设计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在接受学习的同时务必要加入探究过程,这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学生活动要有效;•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任何情况下,作为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我们有责任不断探索适合于学生、适合于课堂、适合于自己的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早日使自己成为新课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参考文献: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