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策略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就着重谈谈角色游戏的组织策略。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以往的角色游戏在领导方法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编导角色游戏,分配角色,发放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只能被动的摆弄玩具,模仿成人的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放任自流。教师无计划、无目的、无指导,随意幼儿玩,失去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虽然现在“放羊式”与“导演式”的游戏已明显减少,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仍是一个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指引幼儿开展自主性的角色游戏呢?下面谈谈自己开展角色游戏的一些体会。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打好角色游戏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所掌握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游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开展角色游戏首先要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有其特点,不只是认识事物间的关系,而要求幼儿认识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关系。苏联幼儿教育工作者柯罗列娃曾研究证实,当第一次带领幼儿参观火车站时,只介绍了火车、火车站、买车票等处的实物。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游戏材料等情况下,幼儿仍不玩“火车站”游戏。第二次,参观火车站时,评分介绍了火车站上人的活动。参观后幼儿立即开展了“火车站”游戏,而且持续玩了很久。在角色游戏“医院”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说说平时去医院看病时的情景,与医生间的对话,医生有哪些行为等等,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在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然后,介绍医院中看病的一些器材,接着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在原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幼儿玩的有声有色。可见生活经验特别是反映游戏中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对幼儿充分参与角色游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使角色游戏更顺利。任何游戏都需要教师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工作做的越充分,就越能为幼儿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使幼儿能更顺利地参与角色游戏。1、自身准备要充分。游戏前教师要做好游戏的计划,教师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与组织其它活动统一安排,确定游戏和角色游戏在一日活动环节中的位置,分配一定的时间。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情况,考虑在游戏的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个别幼儿的教育以及游戏过程中的常规等设计,在游戏前就为如何指导幼儿做到心中有数。2、材料提供要充足。场所、设备、玩具、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准备和提供角色游戏所需要的这些物质条件,是教师领导游戏的重要职责。但是角色游戏所准备的材料并不一定都要真实的,幼儿在开展游戏时大都是以想象为基础的。因此,绝大多数材料都可用简单的物品代替,幼儿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充玩具的不足。为使游戏更有趣,发展幼儿创造力,我和小朋友共同收集了废旧物和自然物来做玩具,如用原子笔芯做体温计,汽水瓶的盖里的橡皮盖做硬币,泡沫粒做成大米饭等等。虽然这些是废旧物和自然物但很形象,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更逼真;在游戏中我尽量少用买的或现成的玩具,而多采用半成品或供给材料,让幼儿自己努力制作玩具。如商店里的“糖果”是幼儿用面粉搓制好后用糖纸包的,再如理发店里的“电吹风”是用塑料积木起成的,娃娃家没有电视是幼儿用纸箱装饰而成的等等,这样在游戏中,既开发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他们在游戏中玩的更开心了。三、当好游戏中的参谋,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教师是角色游戏的指导,应从支持者与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幼儿的游戏,而不是直接指挥和支配幼儿的游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游戏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幼儿的活动是缺乏质量的,但是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指导才能不犯越厨代庖的作用呢?1、定好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对游戏空间反映很大,空间在幼儿活动范围广,幼儿的自由度就高,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相对就高。但是这很容易造成幼儿游戏混乱的场面,因而,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同幼儿一同商议做好游戏的规则,让幼儿一同来遵守。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角色的分配,情节的发展,以及解决纠纷和困难等,幼儿在教师的提议下进行游戏可以帮助行为控制能力不好的幼儿更好进行角色游戏。如在“乘车”游戏中,“乘客”抢着上“汽车”,这时,教师就可以角色的口吻说:“我也来乘车,我排在谁的后面?”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排队上车。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的角色,间接地给幼儿提出了游戏的规则,使幼儿游戏更顺利。2、掌握指导艺术。教师的指导艺术,就在于保持而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以参谋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理发店之后,组织游戏时,不能硬生生地说:我们参观了理发店,今天玩理发店游戏。现由谁做理发师,谁做顾客?等等。教师直接指挥游戏的方式,幼儿可能会按教师意志玩起来,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却大大地被压制了,削弱了游戏的教育作用。另一位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先启发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老师说:小朋友头发这么长了,怎么办?幼儿回答后,老师又说:你们去过理发店吗?理发师对顾客怎么说的?以怎么做的?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然后教师请他们选择好要扮演的角色,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四、引导幼儿评价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成长。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合理的评价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总结和反思。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是幼儿自我能动性的表现,更能表现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可以说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幼儿自我的成长。然而,游戏中,幼儿往往玩好了就结束了,对游戏只仅仅存在于感性的过程,而无法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自我成长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实现游戏中的:1、预防性评价。在游戏前,教师就应当对游戏中幼儿所要出现的种种问题或过失有一定的预设,然后采用预防性评价,在游戏前就引导幼儿建立游戏规则,使幼儿在游戏前就明白哪个行为好的,哪些是不好。如在玩“娃娃家”时,考虑到有幼儿不喜欢到孩子,而要当妈妈,这向幼儿提出:玩娃娃家时,如果有人老是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其实,娃娃家的只有妈妈行吗?幼儿在回答中,其实已经为玩游戏做出了规则,即大家要合理选择角色,不准抢角色。2、及时性评价。幼儿在玩游戏中,表现肯定有好有不好的。教师要抓住相对典型的事例,在游戏中及时引导幼儿加以评价,以起到树立游戏榜样,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如玩“乘车”游戏中,发现一位“售票员表现好”,教师就表扬说:某某当售票员当得真好,不但问有谁没有买票,还扶老爷爷下车。通过及时性评价,使幼儿们明确怎样才玩得好。3、总结性评价。游戏完成后,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谁玩的好,让幼儿说说自已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游戏中谁最会动脑筋,谁最遵守规则等等,能使幼儿进一步明确游戏中的规则意识,促使他们自我提高,以获得更高的游戏质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最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之一,教师应该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幼儿成长为中心的观念,探究出更多更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指导方法。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喜爱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所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从我自己从教的经验来说,我觉得角色游戏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一、角色游戏的环境材料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变、多功能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游戏空间的一般要求1.应该有相应的区域划分。托小班应该给孩子创设出“家的温馨”,像我们现在的托班里面都有小床,小屋等。2.应根据便于交往的原则划分区域。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比如在窗台边系一根绳子,托班的孩子会把它当作水龙头,也有了一定的以物带物的想法。4.尝试让儿童自己安排游戏空间。(二)游戏材料的一般要求:1.游戏材料应该是常见的、安全的。2.游戏材料的收集应该有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3.游戏材料应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游戏材料应适合各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给小班儿童提供的一般是能引起其对熟悉的周围(家庭)生活回忆的、比较逼真的玩具材料;中班儿童随兴趣、能力的发展,对玩具种类要求增加。应多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游戏需要;大班儿童已经能有目的地选择所需的玩具材料,对玩具细节特征有了较高的要求。如他们会用精致的材料打扮娃娃或自己,我们要多为孩子的这种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半成品材料,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5.游戏材料要符合一定大小比例。6.提供的成品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的,能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二、游戏角色的选择游戏角色应由孩子自主选择。为了减少游戏角色分配所占用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纠纷,一般用以下方法选择游戏。小班儿童角色意识淡薄,可以采用“挂牌”形式,帮助孩子记住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中班儿童可以采用提前“插牌”的形式,以避免争抢角色或某个游戏人数太多的情况发生。大班儿童可以通过协商、猜拳等形式确定游戏角色。三、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观察指导。小班(1)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模仿成人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做别的事了。(2)观察与指导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①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面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②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③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④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2.中班(1)特点中班儿童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2)观察与指导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教师应针对中班儿童的特点,①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的游戏。②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③通过讲评游戏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3.大班(1)特点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2)观察与指导运用已有经验有现有的基础上去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教师根据大班儿童游戏的特点,①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②鼓励儿童以物代物,创造性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