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其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海禁”政策的推行,进一步阻碍了经济进步。在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日益保守落后。02课堂合作探究课时作业01课前自主学习03掌握解题技巧04课后巩固训练一、重农抑商1.提出(1)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为古代历朝所奉行。(2)《》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了其安定人心的作用。2.含义:强调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耕商鞅变法吕氏春秋3.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2)保障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4.表现(1)汉代①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唐代:继续执行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3)宋代: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现象开始转变。政治经济基础国家西汉官营商业5.后果(1)使社会受到压抑。(2)新的经济因素和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深度点拨]学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时,应注意运用一分为二、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认识它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作用及其主导方面。生产方式经济活力二、工商业的管理1.表现(1)秦朝①统一,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②统一货币,通行,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2)汉朝①汉初抑商,对商人实行“”的政策。②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制度,设盐官和铁官,对盐、铁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所有。国家度量衡半两钱重租税以困辱之盐铁官营(3)唐朝①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的命令。②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4)赋税:对工商业,古代王朝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而商税的实征额要比朝廷规定的高得多。2.影响(1)历代王朝对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2)在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压力下,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朝廷私营工商业[特别提醒]古代统治者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目的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和劳役的征派,从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三、“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时间:明王朝执行的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3.表现(1)对外贸易: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2)继承发展: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3)有限开放:明清曾经短暂地实行具有性质的对外开放,但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官方垄断禁止闭关锁国朝贡闭关锁国4.评价(1)扼杀了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的世界。近代化对外贸易[图示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的发展。2.产生标志:明代丝织业发达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这是一种新的性质的生产关系。3.发展表现(1)清代已出现较成熟的。(2)除了纺织业外,景德镇的制瓷业等,也出现了类似的新的生产关系。4.历史影响: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商品生产江南地区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5.发展特点(1)其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2)发展缓慢,其发展往往夭折、中断。6.缓慢发展的原因(1)经济原因:势力强大的的压抑。(2)主要原因: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的政策。(3)根本原因:的腐朽、落后。封建制度地区性经济传统闭关锁国[轻巧识记]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二、三、四”一个标志:自由雇佣关系的出现。两个推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三个特征:微弱稀疏、出现在个别地区或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四个阻碍:自然经济的抵制、官府的剥削、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海禁”政策的实施。探究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影响史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史料二(1)概括史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2)史料二图片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什么消极影响?(3)通过以上史料,你可以获得什么规律性的认识?提示:(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形势,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3)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对其评价(1)原因①自然经济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②封建统治的需要。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③工商业自身缺陷。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2)评价①积极: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a.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b.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②消极:封建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制,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探究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史料一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史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史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史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史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史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史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造成什么影响?(3)史料三的观点对前面两则史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提示:(1)现象: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2)不同。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影响:起了阻碍作用。(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2)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技术: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4)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政府的“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5)劳动力: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6)国家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运用定位法破解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高考主要题型,材料来源广泛,命题形式灵活,对学生阅读、理解、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运用定位法破解材料型选择题,常用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和关键点定位。(1)时间定位:高考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备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确定正确的时间或历史阶段,从而确定选项或答案。(2)空间定位:历史事件离不开空间地域。空间定位就是利用历史事件的这一特性,通过确定其空间范围,从而确定答案。(3)关键点定位:要注意阅读材料,把握有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抓住关键点,准确判断,找出正确答案。[例]《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题流程]审题题干定时空:《汉书·食货志》是汉代;抓关键:“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表明重农抑商;该禁令的主要目的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A项并非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赋税问题,B项也不是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加强商人户籍的管理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排除分析选项D项汉代政府规定商人不得占有土地,目的是防止商人兼并土地,如果有人违反,就要没收其田地与财物,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正确[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关键点定位。《汉书·食货志》的记载为文言文材料,此类材料的突出特点是有时读不懂,并且一句话、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信息量相当大。材料中的贾人“皆无得名田”“敢犯令,没入田货”可知这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若读不懂材料,显然该禁令是禁止“贾人得田”,是重农抑商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答案]D[随堂训练]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解析:本题时间定位:清前期;空间定位:《望江南百调》的唱词;关键点定位:在扬州商人经营盐铁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是一种社会风气的改变。答案:B2.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其主要是为了()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解析:根据题中的时间“西汉”,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抑商”,其中一项即是迁徙富商和豪强到都城,加强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与统治阶级无缘,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与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西汉时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商业为末业,因而不可能借助富人和豪强的力量,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答案:D3.“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限制外国商人的活动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住解析:时空定位:由“广州的十三行”推断应是清朝前期;关键点定位:“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居十三行也不能随便出游,表明清政府对外商活动的限制。答案:A4.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限制商人C.禁止经商D.反腐倡廉解析:时间定位:西汉初年;关键点定位:“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反映了对商人实行“限制”的政策。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