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1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 人民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本单元主要介绍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包括:1.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庆历年间的新政。2.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作用及失败的原因。一积贫积弱的北宋◆学习目标1.了解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消极影响——积贫积弱,内忧外患。2.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预习教材自学自查自主学习一、兵虚财匮1.渊源: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弊端越来越明显。2.积弱(1)原因①北宋政府每逢灾年把编入军队。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③为应付、的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2)结果:军队频繁调动,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赵匡胤军权流民禁军辽西夏3.积贫(1)原因①北宋实行制,每年又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官职。②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其中______的开支尤为巨大。③北宋大兴土木的费用,再加上宋仁宗时的开支不断增加。④北宋政府每年向辽和交纳的“岁币”。(2)结果:使北宋出现“”,财政入不敷出。一职多官军队皇室西夏冗费赵匡胤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2)派文官做知州,并以通判加以牵制。(3)派转运使把地方的财力转运到中央。(4)组编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守内虚外。(5)允许土地兼并,满足豪强对经济的要求。预习思考1二、内忧外患1.内忧: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和豪强兼并,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2.外患:宋太宗两度攻辽都失败,被迫采取防御方针,1004年,宋军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与辽订立“”,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最后双方,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和茶。官僚澶渊之盟和议三、“庆历新政”1.背景:北宋在与西夏战争惨败后,迅速加深,积贫积弱现象更加严重。2.推行:、富弼等人向宋仁宗呈递《答手诏条陈十事》。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下定决心裁减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员。3.影响:虽夭折,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的序幕。社会危机范仲淹变法改革“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实惠,得不到农民的支持。预习思考2重难突破典例巩固要点探究1.目的:宋太祖为巩固君主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君弱臣强和兵变割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要点1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战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3.作用:宋太祖用不杀戮功臣等不流血的措施,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铲除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兵变换代的基础,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举措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安定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4.弊端:(1)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时时受到辽、夏侵扰。(2)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3)地方财政出现困难、严重削弱地方的积极性。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防止藩镇割据C.抵抗辽夏进攻D.镇压农民起义【解析】唐末五代时期的藩镇割据给赵匡胤留下深刻印象,他本人也是藩镇出身而夺取了最高统治权,为防止藩镇割据重新出现,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故B是直接原因,A是根本原因。【答案】B典题例析11.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二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采取过抑制兼并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均田制的实行。二是规定官、民可以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要点2如何认识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2.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痼疾,其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及允许买卖的制度,因此,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奏效,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因而北宋的土地兼并特别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制定错误政策,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C典题例析2侧框测评一望而知教材解惑【学习思考】1.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军队、官员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造成了“冗费”。冗官、冗兵、冗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2.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答案: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及统治者的昏聩。【自我测评】为什么说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可从官僚体制、军事、财政三方面作答,反映北宋政权的“三冗”(冗员、冗兵、冗费)问题;从体制上找原因,不合理的集权统治是其症结所在。【材料阅读与思考】“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答案:“冗员”造成北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政府财政不堪负荷;“冗兵”使得北宋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养兵负担沉重;“冗费”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检测1.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朝代,在北宋统治的一百多年间,爆发的农民起义特别多,但基本上没有大的农民起义。这段材料说明()①吏治腐败②不抑兼并③民族矛盾尖锐④岁币外流⑤守内虚外A.①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解析:吏治腐败农民所受压迫剥削就重;不抑兼并就容易使农民失去土地;岁币外流统治者就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这些都是造成农民起义特别多的原因。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目的就是及时防范和镇压农民起义,因此农民起义很难形成较大的规模。③是指北宋与辽和西夏两个政权之间的矛盾,应排除,故选A项。答案:A2.北宋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国家越过越穷,越过越弱。导致北宋中期却社会危机四伏的因素包括()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痼疾③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中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④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解析:①不难理解,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从而使封建政府财政困难,并使社会阶级矛盾尖锐,A项正确。答案:A3.图中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下列关于他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曾领导过改革,但以失败告终B.他的千古名作是《岳阳楼记》C.他在庆历年间曾主持改革D.他认为改革的中心是理财解析:先根据图判断该人物是范仲淹,再判断A、B、C、D四项中哪项与之不符,D项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故选D项;范仲淹改革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答案:D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说明王安石对唐代贞观盛世时期民众安定,赋役轻和兵事少的向往,同时也讽喻了北宋王朝的孱弱。故应选C项。答案:C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