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优化总结[通史时空坐标]核心要点归纳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脉络1.1953—1957年(1)工作重心:实行中央领导,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2)所有制结构:通过三大改造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经济体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实现合作化,走上集体化道路;工业开展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一五”计划建设,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2.1957—1976年(1)工作重心:以阶级斗争为纲。(2)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3)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经济建设:工业建设集中在重工业上,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农业生产: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所有制结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经济体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4)改革措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前进。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时间措施原因核心内容影响1950—1952年土地改革新解放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1952—1956年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时间措施原因核心内容影响1958年—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的影响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社规模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197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坚持土地公有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