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4第八章游戏的指导策略11:03:14观察以不同的方法观察以不同的路径观察以不同的重点观察提升经验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引导幼儿提升经验鼓励幼儿分享经验创设游戏条件场地空间的布局玩具材料的提供参与介入以不同的介入形式以不同的语言介入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11:03:14一、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一)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标志制约法标志就是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通过各种符号、示意图、照片、说明书等直观形象的示范,用以激发、引导和规范幼儿游戏的作用。一般有实物标志、图示标志、角色标志等。在游戏中起到规范行为、提示规则、示意步骤、丰富情节的功效。11:03:14(二)多种质地材料的诱发作用——材料提供法如:纸质的材料、布类材料、油泥、面团类材料(三)不同场地布局的互动作用——场地规划法开放的、封闭的游戏场地;静态的、动态的互补区域;即成的、待定的游戏场地11:03:14二、借助观察的参与指导(一)介入方式(二)介入时机(三)指导方法1.平行式介入法指教师在幼儿附近玩与幼儿游戏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教师起暗示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可采用这种介入进行指导。11:03:14例如,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下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坐到他身旁去,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P101案例——变戏法11:03:142.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11:03:14例如:教师当成“邻居”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烧,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戏情节得以扩展。在邮局游戏中,教师扮演“寄信人”却假装不知要写邮址或贴邮票,贴多少钱的邮票等,吸引邮局“工作人员”主动前来介绍,丰富了游戏中儿童的角色对话。在“菜市场”游戏中,教师扮演顾客,专买“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如“海带”、“乌龟”,引发儿童自己寻求代替物,用纸条代替“海带”,用小扁瓶子代替“乌龟”,发挥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102——盖房子11:03:143.垂直介入法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种方式容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因此在使用时要慎用。11:03:14(二)介入时机1.当游戏情节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游戏规则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消极内容时6.当幼儿的想法或做法违反生活常规时7.当游戏中延伸出新主题的萌芽时8.当幼儿出现争抢玩具或向老师索要材料时······11:03:141.当游戏情节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时【案例】超市营业员中班角色游戏开始好一会儿了,教师发现“超市”里的三个营业员站“超市”门口无所事事,眼睛看着娃娃家,手里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小玩具,而“超市”里的物品倒是琳琅满目,于是教师走进了“超市”。教师:“营业员,你们站在门口看什么呀?”幼儿:“娃娃家很热闹,我们这里没人来,不好玩。”教师:“怎么会没人来呢?”幼儿回答说:“爸爸妈妈都不来买东西……他们大概太忙了。”教师说:“哦,原来是这样。那要是他们的娃娃吃完牛奶怎么办呢?”幼儿说:“我们送货上门好了。”教师说:“送货?不错。怎么送?”三个幼儿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一幼儿找来一辆手推车,装货物就出发了。他一边走一边喊:“我给娃娃送牛奶来了。”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引导”、“个别谈话”、“讨论”、“讲评”等方法进行指导。11:03:142.当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游戏规则时【案例】如走平衡游戏中,一个个小朋友的走,男孩在前,女孩在后,第一轮时小朋友都还听老师的口令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通过,第二轮时,由于一些小朋友已经掌握了技巧,没等老师下口令就开始跑向平衡木了,以至前边一个小朋友还没通过,两个人就要撞在一起了,这时老师开始强调游戏规则:“我希望小朋友都要遵守体验规则,不遵守规则的我要出示黄牌了,撞到其他小朋友的我要出示红牌罚下场,就不能玩了。”当老师强调完规则时,几个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马上停止了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采用“当场提醒”、“讨论”、“讲评”等方法进行指导。11:03:14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案例】智力角里新添了一套动物卡片,我向孩子们做了说明,介绍了新增内容应该如何游戏。有几个孩子想玩,可是它们不知怎么玩,摆弄了一会儿就走了。子叶小朋友没走,她继续坐在桌边,将桌上的卡片翻来覆去琢磨,过了一会儿,她找老师问:“这怎么玩?”老师说:“这是找家禽的游戏,要在许多动物中把家禽找出来。你能把家禽找出来吗?”子叶小朋友说:“我不会玩找家禽游戏。”老师说:“我们两人一起玩,你马上就会玩的!”于是老师和子叶两个人玩起抽卡片的游戏。可以用“演示”、“讨论”、“提问”等方法进行指导。11:03:14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案例】一天,在自选活动时,钱科航和蒋旭东在为一辆小汽车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汽车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老抢也玩不成,放我这儿不是挺好吗?”钱科航说:“我们不抢了。”蒋旭东也期盼着看着我。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怎样才能俩人都玩上,又不打架呢?”钱科航说:“商量,我玩一会儿,他玩一会儿。”我又追问:“什么叫玩一会儿?”他说:“20圈。”考虑到时间太长蒋旭东就玩不成了,我建议玩5圈,他们同意了,两个孩子又玩起来。由于我的适时介入,不仅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我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轮流、谦让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可以采用“制止”、“建议”、“讨论”等方法进行指导11:03:145.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消极内容时【案例】在一次棋类活动中,小朋友都能利用象棋玩出不同的花样:翻棋、五子棋等游戏。可是,后来我发现几个孩子竟然将棋子一一叠起,学起搓麻将的样子。我觉得要适当干预,引导幼儿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于是,我走过去,说到:“你们谁想和我比赛下象棋?”利用孩子愿意和老师一起游戏的心理,通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几个争着和我要轮流对奕,“搓麻将”终于转入了象棋比赛。可以采取“转移注意”、“个别指导”等方法进行指导。不适宜用讲评的形式,在集体面前指导。11:03:146.当幼儿的想法或做法违反生活常规时【案例】一天,毛毛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把布娃娃放进洗衣机里,老师问:“你为什么把娃娃放在洗衣机里啊?”“我想给她洗澡。”“可是娃娃怎么会在洗衣机里洗澡呢?洗衣机是用来洗衣服的呀。”“可是我妈妈就是这样给娃娃洗澡的。”原来,毛毛这个情节中的布娃娃等同于她家中的玩具布娃娃了。“那毛毛想一想,妈妈是怎么给你洗澡的?”“把我衣服脱了,坐在一个大盆子里洗的,还给我擦香香。”可以采用“询问”、“引导”、“讨论”等方法进行指导。11:03:147.当幼儿出现争抢玩具或向老师索要材料时【案例】略可以通过提供“百宝箱”、“寻找代替物”、“共同制作、收集”、“幼儿自带”等途径解决。8.当游戏中延伸出新主题的萌芽时【案例】略可以通过“提供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寻找替代物”等途径解决。11:03:14(三)指导方法1.以语言为媒介2.以材料为媒介3.以同伴为媒介•询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澄清式语言•鼓励式语言•邀请式语言•角色式语言11:03:14询问式语言并非教师不了解某种游戏的情节,随便问像“这是什么?你在干什么?”等一类不需要幼儿思考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觉得幼儿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又目的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如“你跑来跑去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戏的情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外,还有谁?”(用于帮助解决争抢角色的纷争)“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替代材料)“你什么时候给病人开刀?”(用于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促使幼儿养成做事有责任的习惯)11:03:14【案例】两个小男孩在创想乐园里面搭着什么,一个在搭着轨道,另一个一会帮着他搭着轨道,一会又搭着轨道边上的绿化,看上去他们两个很忙碌,可是搭了好一会也没有搭出什么样子来,好像要放弃了,于是我问:“你们在搭什么呢?”“我们在搭轨道9号线。”“哦,轨道9号线是由什么组成的?”“肯定要轨道的呀”“还必须由一辆轻轨开来”我说:“那你们开始搭吧,不过我希望能快点看到你们搭的轨道9号线”于是,一个说:“那我们再请一个人来帮忙吧,这样快点。”于是请来了恒恒,并开始提出分工合作,他的提议得到了其它孩子们的赞同。一个找轨道积木,一个负责搭轻轨,当其中一个人在连接轨道时遇到困难,其它几个小朋友马上停下去帮助他……11:03:14建议式语言教师通过言语试探地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小明,小牛的角是在头上的,你该向上戴呀”、“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等等。建议可以帮助儿童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儿童的思路等。11:03:14【案例】几名男孩手里拿着2--3只恐龙,甲说:“我要搭恐龙陆战队!”其余2个孩子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甲拿来4根圆柱形的积木,他在圆柱形的积木上放上一块长方形的积木,这时,乙也拿来了几根圆柱形的积木,他把积木接着甲搭的继续往上加,可还没打好,就把甲先搭的积木全部带倒掉了。这时丙说:“还是我来搭吧。”他拿来3根长积木,然后甲乙轮流把圆柱形的积木往上加,这次他们搭的又全部翻掉了,于是,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老师说:“看看你们拿的积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觉得哪根积木放在下面当柱子最牢固?”这时乙说:“我们把粗的柱子放在下面吧。”后来他们轮流把稍细一点的积木放在上面,最后他们的“恐龙陆战队”终于搭好了。11:03:14澄清式语言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一些不良现象,教师应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梳理经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1:03:14【案例】甲乙两名幼儿选择了医院游戏,幼儿甲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幼儿乙手里拿着针管、体温表,幼儿丙抱着一个奥特曼的玩具来到医生处,用手指着奥特曼的脖子对幼儿甲说:“它咳嗽了。”幼儿甲看着看幼儿丙,用手指着幼儿丙所指的地方问:“这儿呀?”幼儿丙点了点头。幼儿甲随手从幼儿乙手里拿过针管对着所指的地方戳下去···。老师在幼儿结束后,把这样的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打针的?”孩子们纷纷摇头。“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说:“医生在我屁股上打针。”有的说:“医生在我手臂上打针。”在这样的讨论中,引起幼儿对自己已有经验的回忆,幼儿把各自零星的看病、打针、吃药的经验与同伴分享,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源泉。11:03:14鼓励式语言鼓励主要是教师针对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11:03:14【案例】王娟、菲菲正在医院里给病人看病,只见医生王娟对护士菲菲说:“快,这个病人要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