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商鞅变法本专题主要介绍战国时期奠定秦国强盛、统一六国基础的商鞅变法,它包括: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秦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商鞅变法对秦国用人机制和秦国崛起的重要意义。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当时各阶级、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主张。2.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国内外情况。3.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各项内容的作用。预习教材自学自查自主学习一、大变革时代1.时代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2)经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到战国初期形成了齐、、燕、韩、、魏、秦七个诸侯国。2.经济上(1)的使用和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2)土地私有权逐渐被认可,新兴实力增强。大变革楚赵铁器牛耕地主阶级3.政治上(1)争霸瓦解了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2)新兴要求分享政权。(3)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4.思想上儒家、、等派别纷纷兴起,“”局面形成,出现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诸侯地主阶级变法墨家法家百家争鸣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秦国统治者的态度(1)春秋时期,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各国。(2)为改变秦国落后状况,秦献公下令废除的恶习,迁都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等。(3)秦孝公进一步进行社会改革,向全国下“”,吸引各方有识之士。东方用人殉葬求贤令2.商鞅得到秦国统治者的赏识(1)商鞅到秦国后,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2)公元前365年,商鞅被任命为,正式实行变法。他取信于百姓,并严厉打击破坏变法的保守派、旧贵族,秦国开始全面推行新政。秦孝公左庶长三、强国之术1.主要目的:为实现。2.变法中心:发展农业和厉行“”。3.第一次变法(1)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2)内容:①实行制度;②奖励,重农抑商;③奖励,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富国强兵法治什伍、连坐耕织军功4.第二次变法(1)时间:公元前350年。(2)内容:①废、开阡陌;②推广县制,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逐渐形成;③统一;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井田郡县制度度量衡重难突破典例巩固要点探究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也不例外。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改革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要点1商鞅变法的原因有哪些2.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权,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变法。3.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的需要进行社会变革,主张依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4.秦献公已开始了改革,秦孝公即位后,痛感秦国力量、地位的卑微,发愤图强,下令求贤,决心变法,这是变法运动的直接原因。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改变秦国的落后局面,并在战国争雄中处于有利地位。【答案】A典题例析1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表现在其变法的内容上: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提高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增强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要点2商鞅变法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为变法献出生命。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有军功者,各以受上爵”C.“翻诗书而明法令”D.实行连坐法典题例析2【解析】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实行世卿世禄制,即贵族可以继承先辈爵位和俸禄。商鞅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以军功赐爵,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故选B项。【答案】B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要点3商鞅变法的特点商鞅变法中的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出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国家富强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典题例析3【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主旨:“奖励耕织”。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意图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改变国家的落后状态。据以上分析,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答案】B侧框测评一望而知教材解惑【学习思考】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答案:(1)经济上,春秋战国之交,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铁工具和牛耕已经在广大地区使用,水利灌溉事业也迅速发展,使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在生产力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原地区初步确立起来。(2)政治上,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一些重要的诸侯国内掌握了政权。这些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后,在各诸侯国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建立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专政。(3)思想上,由于政治经济的变革,引起思想领域里的空前活跃。自春秋末年以来,在文化思想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墨家出现较早,除此之外,法家、道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都在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学派,他们极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4)军事上,中原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常常混战,通过兼并战争,开始出现局部的统一。(5)民族关系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进行,各族人民迁徙往来,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2.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刑名”之学?答案: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从词面上来说,“刑”(形)就是形态、外形,“名”就是名号、名称。凡物必先有“形”,然后才有“名”。刑名之学应该是发端于齐国稷下诸贤,在《管子》一书内就保存了许多相关的言论,如《心术》上云:“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督言正名,故曰圣人……执其名,务其应,所以成之应之道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团之术也。”这段文字清楚地说明了形、名的关系,并且说明据形求名、据言正名的重要性。《管子·九守》又说:“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就是责求名、实(形)相合的名言。这套形、名之学运用到法家理论上时,就演变成为刑、名法术之学了,成为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管子·明法解》中说:“主操术任臣下,使群臣效其智能,进其长技。故智者效其计,能者进其功,以前言督后事所效,当则赏之,不当则诛之。”这段文字充分阐述了刑、名法术之学的理论,是法家的核心思想。【自我测评】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答案:变法共进行两次。第一次的主要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材料阅读与思考】1.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粮食价格低,农民虽然辛苦,但获利少。2.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措施的目的是发展农业,从而达到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目的。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检测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此人主张招缆四方有才能的人,予给重用,给予俸禄和奖赏,这对依靠世袭获得爵位的旧贵族非常不利,故选A项。答案:A2.“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恩格斯语)。对古代中国来讲,以下哪一历史时期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A.奴隶制王朝推行分封制从而确立奴隶主贵族内部尊卑秩序时期B.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C.中国第一次完成“大一统”的时代D.促进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形成解析:中国铁器的使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而新兴的地主阶级实力越来越强,在他们的推动下,各国开始变法,故选B项。A项指西周时期,C项是秦统一后,D项与史实相反,应排除A、C、D三项。答案:B3.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大国纷争,强国交替称霸B.各国竞相变法,纷纷废旧立新C.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D.铁器和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解析:东周列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确立,各国竞相变法,就是废除奴隶社会的制度,建立封建社会的制度,故选B项。答案:B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措施对秦国的贡献。(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