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理知识体系]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背史论术语](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西方列强随后相继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国门洞开1.背景(1)国际: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内: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巨变的前夜。2.过程(1)鸦片战争:①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商品销售[思维启迪]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虎门销烟,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不对。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是表面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也会发动侵略战争,以打开中国大门,拓展海外市场。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③列强取得的特权:美、法等国在中国取得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等特权。香港岛上海关税领事裁判[灵犀一点]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④影响: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①概况: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②《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干涉未得逞)、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天津条约台湾全岛(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概况: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国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②《辛丑条约》的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为“使馆界”,允许外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活动;拆毁天津至北京的防御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东交民巷反帝完全沦为3.列强侵华影响(1)军事上:①列强烧杀抢掠,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权。②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和国家财富。③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2)政治上:破坏了中国、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经济上:①疯狂地向中国和掠夺原料。②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生存财产领土倾销商品经济命脉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背景(1)国际: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国内:《》的签订,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马关条约2.过程(1)强占租借地,划分“”:①三国干涉还辽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俄国据此取得了军舰在胶州湾停泊的特权。②1897年,德国派军占领,12月,俄国占领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法、英、日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势力范围胶州湾(2)美国提出“”政策:①背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战后,美国为满足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向列强提出了“”政策。②内容: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前提下,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以便美国能够“”。③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形成了列强中国的局面。门户开放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共同宰割主题(一)鸦片战争[史料实证]材料一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天朝帝国万世长青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世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论述摘录(1)材料一旨在说明什么?(2)以1840年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说明材料二中马克思观点的正确性。提示:(1)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2)1840年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状态,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系统认知]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阶级关系: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4)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瞩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5)社会矛盾: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6)革命任务:由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针对训练]1.《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缓和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解析:英国与清政府协定关税,如此一来,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必然大幅下降,而成本的下降则会使英国在商品的价格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最终必然导致英国商品的大量进入,使当时的中国逐渐开始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故选D项。答案:D主题(二)甲午中日战争[史料实证]材料一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舰船,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1)材料一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2)肯宁威的分析中肯吗?你认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原因: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意图:为其消极抵抗行径进行辩护。(2)肯宁威的分析基本符合事实。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原因:清政府消极作战;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过于依赖外国;日本则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清政府腐败无能。战争条约列强获取利益社会性质变化侵华特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行商品输出,但以资本输出为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政治:割占领土、侵犯主权、干涉内政外交经济:赔款、开放口岸、输出资本等军事:军事侵略,迫使屈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系统认知]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点[针对训练]2.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反映了()A.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D.中国外交自主性逐渐丧失解析:“以夷制夷”是指利用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抵制西方列强侵略,“以夷制华”是指利用列强力量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都曾经借助西方列强的势力进行镇压,即“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实质上反映了清政府逐步沦为西方侵华的工具。答案:B[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两次鸦片战争1.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与中国赔款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通商口岸增多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而非中国出口,故B项错误;“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中“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南京条约》中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故D项正确。答案:D2.清代诗人黄遵宪曾写道:“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诗中描述的情形,主要是缘于《南京条约》规定()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解析:材料“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反映出中国领土被割让给列强。A项与割地有关,故选A项。答案:A3.关于鸦片战争的记述,中英两国表述不同。中国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英国历史学家则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而英国学者则认为是中英贸易争端导致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差异,主要是因为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故选A项。答案:A题组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右图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影印件(局部),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根据“19世纪末”“大日本帝国皇帝”等信息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影响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选B项。A项所述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所述是《辛丑条约》的影响;D项所述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答案:B5.“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解析:依据材料,梁启超所说事件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属于《马关条约》内容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B项;A、D两项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答案:B6.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