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分析作者:黄刚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参考文献(67条)1.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20012.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20033.陈家海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20034.KwokRYMetropolitandevelopmentinChina-astrugglebetweencontradictions1988(04)5.周绍森.王志国.胡德龙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期刊论文]-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6.李玲玲.魏晓.陈威中部塌陷与湖南经济的崛起[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4(6)7.温强洲科学发展观与中部崛起2004(09)8.朱雪军2005全国两会:“中部崛起”成政协委员提案热点20059.李治国“中部崛起”:全新的战略平台2005(01)10.GinsburgNExtendedmetropolitanregionsinAsia:anewspatialparadigm199111.熊家余.曾遗荣.谢慧敏从“两通”起飞到两翼齐飞——武汉市发展战略思考200512.李磊武汉:中部崛起半径的圆心200513.王前海中部要崛起,湖北怎么办200514.刘涓涓争夺中部中心城市的悬念武汉的机会有多少200115.FriedmannJTheworldcityhypothesis1986(01)16.温强洲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布局199217.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战略发展报告200018.KwokRYRecenturbanpolicyanddevelopmentinChina19.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2002)20032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22.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3.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4.河南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5.江西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6.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7.山西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8.江苏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1-2003)200429.浙江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1-2003)200430.广东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1-2003)200431.山东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3)20043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3)200433.湖北省统计局2005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4.湖南省统计局2005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5.河南省统计局2005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6.山西省统计局2004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7.安徽省统计局2004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8.江西省统计局2004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39.浙江省统计局2004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0.江苏省统计局2004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1.广东省统计局2004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2.山东省统计局2004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3.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4.长沙市统计局长沙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5.郑州市统计局郑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6.太原市统计局太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47.HanSS.STWongTheinfluenceofChineseReformandpre-Reformpoliciesonurbangrowthinthe1980's1994(06)48.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经济增长195849.郭友中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2001(01)50.林凌.刘世庆中部崛起: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3)51.MaLJC.MFanUrbanizationfrombelow:ThegrowthoftownsinJiangsu,China1994(10)52.ShenJChineseurbanizationandurbanpolicy200053.罗以振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思考199354.秦尊文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3(12)55.胡树华.高艳中部科技投入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56.KimJChina'smodernizations,reformsandmobilepopulation1988(04)57.刘宗发.黄家顺.朱建中扬起工业龙头加快湖北经济发展2004(09)58.文魁.谭永生把握规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02)59.王利.李秀英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分析与治本之策2005(02)60.郭生练.胡树华推进中部联动发展促进中部尽快崛起2004(08)61.LinGCSMetropolitandevelopmentintransitionalsocialisteconomy:spatialstructuringinthePearlRiverDelta,China's2001(03)62.龚经海城市圈(群)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借鉴2003(10)63.杨云彦.秦尊文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期刊论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64.刘春.朱俊林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研究2004(02)65.AldenJUrbandevelopmentstrategies:thechallengeofglobaltolocalchangeforstrategicresponses1996(04)66.项光勤世界城市圈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3)67.SitVFSMega-city,extendedmetropolitanregion,Desakota,andex0-urbanization:anintroduction1996(1-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秦尊文.QINZun-wen论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6)中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战略中的重要枢纽,将其定位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联系、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很强的科技实力和不竭的创新能力,完全可以建设成为第四极.2.期刊论文吴冰.李艳丽构建产业增长极对中部地区经济影响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和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构建中部产业增长极为实现中原崛起开辟了新思路.促进中部地区优势产业成为增长点,有利于加速推动中部的工业化进程,提升中部的产业竞争力.3.期刊论文秦尊文.QINZun-wen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5,23(2)中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战略中的重要枢纽,将中部地区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联系,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不竭的创新能力,完全可以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4.学位论文田维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经济增长2006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基本理论,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04年产业结构变迁状况与经济增长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依据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等区域经济理论,提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措施,以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为中部地区的崛起献计献策。5.期刊论文彭荣胜.PENGRong-sheng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商业研究2006,(5)正确认识中部崛起中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扩大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是中部各省竞相打造城市群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局面可能诱发重复建设和非城市群地区的进一步边缘化.在中部应当采取双层多极网络的发展战略,国家应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培育成国家级的增长极,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尽快建设中部地区增长极之间以及通往沿海地带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6.期刊论文吴冰.李艳丽城市化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现代商业2010,(18)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引起中部经济发展滞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落后.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主要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及人均GDP的协整检验,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通过构建城市群培育中部地区的增长极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7.期刊论文彭荣胜.PengRongsheng中部城市群在区域崛起战略中的目标定位与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2)中部城市群的总体规模比较小,目前还没有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群,都还处在发展的雏形期,经济实力较弱,此外,还存在等级结构不健全、核心城市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不高以及范围界定主观性较大等问题.重点建设城市群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按照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思想,确定中部城市群的等级结构和功能定位,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其发挥组织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龙头作用;中部城市群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城市内部一体化机制与城市群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8.期刊论文赵明霞.梁嘉骅.仝岩林.ZHAOMing-xia.LIANGJia-hua.TONGYan-lin我国中部地区崛起与山西构建战略联盟对策研究-科技导报2005,23(9)世界范围内区域性经济联合的潮流势不可挡.在我国,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已成为特色,而拥有丰富资源的广大中部地区却至今仍是一盘散沙,发展严重滞后.在对中部及山西综合实力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其它区域联盟运作的经验与教训,对山西构建中部战略联盟提出思路和建议.9.期刊论文覃成林.QinChenglin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转型与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中州学刊2006,(1)目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各战略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而难以系统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区域问题.实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的选择是实施多极网络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中部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0.学位论文宁艳丽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2007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背景、空间结构、群内城市职能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工业化、一体化、对外开放四个方面,对中原城市群与河南以及中部其他城市群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原城市群总体实力较强,一体化程度较高,但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方面与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仍有一定差距的结论。中原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应该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高一体化和对外开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