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方针及步骤(1)_____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2)1926~1928年,主要对原有企业进行改建扩建;从1928年起,开始了有计划地优先发展________。1925重工业2.成就(1)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一个________。(2)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________。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4.影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也使苏联形成了________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工业国第二位重工业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目的:解决粮食危机,配合________建设。2.过程:1929年开始实施;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全国约有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3.成就: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创造了便利条件;随着集体化运动的高涨,______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4.不足:过急、过快,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工业化富农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______年苏联新宪法制定。2.特征(1)经济方面:实行____________,采取指令性计划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广泛采用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3)思想文化: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以及对斯大林的__________。1936单一公有制个人崇拜3.评价(1)经济上①斯大林体制使苏联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失去动力。(2)政治上,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局稳定。(3)思想文化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1.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说明: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集合,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2.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和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共同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3.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从而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则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区域分工,经济单一B.优先发展重化工业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D.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实质上反映了”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对国家利益的片面重视,所以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对比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无关项,故排除B项;A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故排除。答案:D2.(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时间大事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C.个人崇拜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解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地位逐渐巩固,建立了一套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进行一五计划,所以才逐渐取消了新经济政策,选项B符合题意,正确;表格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的问题也未涉及到个人崇拜的问题,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经济政策收效巨大而非甚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项。答案:B知识点二农业全盘集体化3.(2018·吉林省吉林九中期末)“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解析:A、C、D三项的观点都是现象,不是这一问题的本质;要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是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表现,不符合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B项是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B项正确。答案:B4.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解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当苏俄(联)的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苏联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答案:B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5.(2018·山西晋城一模)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认识,理论界有许多说法。依据下面说法可以断定“斯大林模式”()持否定态度的“斯大林模式”“专横官僚式”“备战式”“极权主义”等等持批判态度的“斯大林模式”“行政命令式”“兵营式”“早期社会主义式”“国家社会主义式”等等认为是特殊的共产主义社会“极权式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等等A.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B.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模式C.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D.是导致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解析:表格均是从“专制”“集权”“军事共产主义”等角度描述斯大林模式,显然是对斯大林模式高度计划经济政治模式的批判,B项正确;A项是新经济政策;C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积极的一面;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不是特征。答案:B6.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A.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伤害C.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解析:在苏联的建设中,最终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超越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成为后来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故选C项。答案:C7.“西方起初怀疑苏联为新社会制定的计划,许多人认为它们一定失败,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开展,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取代。”致使当时的西方人“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取代”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为赢得国内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B.新经济政策的刺激下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勃列日涅夫任内苏联军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解析:据材料“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开展,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破坏严重,故西方人“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取代”,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A、B两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西方人对苏联没有“怀疑为真正的兴趣所取代”,故D项错误。答案:C8.有人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的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苏联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与人民生活水平相关的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业长期落后,故选B项;A、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斯大林模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项错误。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的过程,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是失败。”——《斯大林选集》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样的途径有什么必要性?(2)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出现了什么问题?(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答案:(1)西方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苏联途径:苏联是首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重工业基础薄弱,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权。(2)问题:①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②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3)经验教训:只有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