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史实,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新变化。1.掌握“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和影响。2.掌握美国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内容和效果。3.掌握美国“新经济”出现的背景、概况和局限性。4.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5.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学习,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学基础梳理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形成的条件(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____________机构统管经济,并直接投资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3)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调节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____________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____________政策。金融福利主义3.特点(1)美国____________资本实力雄厚,缓和了政府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2)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____________。(3)依靠增加____________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4)美国的经济体制仍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私人垄断国有化政府资本主义私有制4.影响(1)伴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了从____________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____________”。战时黄金时代(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特点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主张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经济理论,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领域干预经济。(3)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运用,但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理论基础。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1.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1)理论:凯恩斯主义。(2)政策: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3)结果①积极作用:美国经济高度繁荣。②局限性:造成巨大的____________、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2.20世纪70年代(1)背景: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____________”困境。(2)政策:尼克松、福特和____________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3)结果:见效一时,凯恩斯主义失灵。滞胀卡特3.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1)理论:____________和货币学派理论。(2)政策①里根政府通过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②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供给学派(3)结果①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缓解。②造成高赤字、____________、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高国债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1)政策:“宏观调控、____________”。(2)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3)目标:____________、消灭赤字、偿还国债。微观自主平衡预算(4)措施①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②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5)效果:解决了财政赤字问题和____________问题。失业【易错提醒】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三、美国的“新经济”1.特点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和____________逐年走低。2.原因(1)克林顿政府扶持____________产业。(2)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失业率高新技术3.评价(1)积极方面: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②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国家政策。③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新经济的三个“新”一、“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二、“新”在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三、“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特征:私人企业与____________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____________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进程①形成:1945~1979年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②发展:1979年~20世纪9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实行了货币主义政策。国有化国家干预③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趋势。多市场、少政府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2)方针:1946年,确定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____________的发展方针。(3)特征:____________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福利国家计划(4)影响①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____________的国家。②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特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____________制度。经济发展计划社会保障(2)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3)结果: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____________,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3)结果:1987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市场调节我国可以从联邦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吸取的经验教训(1)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3)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4)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5)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等。【轻巧识记】1.美国的“新经济”2.图示法理解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1.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个经济部门。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盛行,按其理论,要避免经济危机就要实现充分就业,如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还分别提出了“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用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增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终于见效,但造成“四高”。3.克林顿上台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使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4.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形成了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放弃了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形成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模式。二战后的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形成了计划指导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开始了私有化浪潮。德国阿登纳政府建立了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使联邦德国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二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探究突破升华互动探究重难突破要点一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史料探究]材料一: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材料二: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思考:(1)材料一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理论:国家干预经济。标志:罗斯福新政。(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英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策略: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经验: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史论升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现、实质及影响(1)原因①经济大危机的教训。②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促进。④凯恩斯主义的指导。⑤战后高科技产业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表现: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手段调节社会生产;建立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3)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影响①积极: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局限性: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料探究]材料一: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材料二:思考:(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问题:反映了战后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即人民资本主义)。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吸纳大量社会资金。(2)美国的“新经济”是如何出现的?有何特点?美国“新经济”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出现: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即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并存。实质:知识经济。[史论升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表现①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②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