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2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2.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富国1.背景(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2)宋神宗即位后,迫切要求改变的局面,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实施变法。2.变法思路:积极开源。地主士大夫积贫积弱知识点一富国3.富国之法具体内容作用均输法发运使就近采购宫廷用品纳税户的负担有所减轻,政府的比以前增多市易法政府设立“”,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时再卖出去限制了对市场的控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务豪商大贾财政收入场缺货市知识点一富国青苗法每年时各州县两次借钱或粮食给,收获后偿还并加收20%利息使农民免受剥削,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免役)法废除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青黄不接募人出钱户等高利贷农民知识点一富国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其工料由当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的薄地变成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根据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克服官僚地主隐产逃税、田税不均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水利工程土地肥瘠[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45“学习思考”,你对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政策怎么看?“富国”与“富民”相同吗?提示:要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去审视这个问题。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知识点二强兵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分别教阅戍守当地军队。(2)作用:改变了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将官更戍法知识点二强兵2.保甲法(1)内容①农村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②保丁农闲时练习技艺,夜间轮流,维持治安。(2)作用:使各地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政府的有所减轻。值班巡查财政负担知识点二强兵3.保马法(1)内容:废掉牧马监,推行民户的办法,规定许多优惠政策,使得民户踊跃养马。(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4.军器监(1)内容:在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也大量增加。代养官马开封[深度点拨]王安石实施保甲法的目的目的:一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二是加强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知识点三育才1.科举改革(1)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取士。(2)作用:选拔了大量人才。2.改革学校制度(1)内容:改组,撰注《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2)作用:使革新思想得到较广泛的传播。经义策论太学[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46“学习思考”,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统一思想,选拔和培养实用人才,为变法造舆论。(2)你认为王安石变法前后的科举和教育制度有何异同?提示:宋初诸科以试帖经、墨义为主。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墨义类似于简答题,考核应试者对经文及注疏的记诵功夫,没有丝毫供考生发挥己见的余地。这样的考试形式,扼杀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后的科举以经义取士则有重大的进步。太学在改革前为保守派把持,阻碍变法。改革后,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大大有利于变法革新思想的传播。知识点四短暂的变法1.根本目的改变北宋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2.显著成效(1)政府的增加。(2)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的兼并势力。(3)推动了的发展,社会呈现出了繁荣景象。(4)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积贫积弱屡战屡败农业生产豪强地主财政收入统治知识点四短暂的变法3.不足有些措施违背了客观,而且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4.结局宋神宗去世后,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经济规律司马光[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47“学习思考”,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提示:王安石变法的深入必然会触及当权的地主官僚阶层的利益,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变法不可能对其做出超越。从统治阶级自身的整体利益出发来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2)阅读P47“学习思考”,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羮,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羮何由有熟也?”你如何理解王安石的看法?提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动摇不定。合作探究攻重难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史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解读]以省略号为界,前半部分说明青苗法实施的背景,后半部分说明青苗法可救民之乏。史料二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解读]根据史料二关键词“免役之法”“农时不夺”“民力均矣”可分析归纳出免役法的作用。史料三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续资治通鉴长编》[解读]史料三中关键语句“敛免役钱……穷愁无告”说明了免役法的危害;“宜先变更”反映了作者的态度。【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根据史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提示:大地主,高利贷者。封建国家。(2)根据史料二和史料三,指出双方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提示:争论是否应该实行募役(免役)法。材料二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三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王安石变法中增加社会财富的具体举措1.有关商业方面(1)均输法的实施减少了物品流通的环节,增加了采办物品的针对性,有效地衔接了供需环节,节省了资金,减轻了百姓负担,政府也从中获利。(2)市易法则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平衡物价,打击不法商贩,稳定了市场秩序。2.有关农业生产(1)募役法减轻了对劳动力的束缚,使更多的劳动者能投入到生产中去。(2)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则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创造了种种有利的条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解读]由史料一中“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夺富民之利”可知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则说明了青苗法的危害。史料二北宋诗人韦骧在《钱塘集》中写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解读]史料二分析了变法对“农民”“吏治”“统治”“海外贸易”的影响,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变法的态度。【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提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危害百姓的现象。(2)史料二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根据史料归纳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提示: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赞成态度。影响: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减轻了农民的差役和纳税负担;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打击了贪官污吏;稳定了边境秩序,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经济,兴修了水利,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对王安石变法的全面认识(1)评价①积极影响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c.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内部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②局限性a.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b.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教训①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②改革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走向成功。[课堂小结]知识网络[课堂小结]答题术语1.“庆历新政”夭折之后,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掀起一场旨在实现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2.王安石变法经济上“富国”主要是解决积贫问题;军事上“强兵”主要解决积弱问题;教育上实行“育人”,主要是为变法培养人才。[课堂小结]答题术语3.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讲练测评重落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常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思路分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赋税、财政收入、土地兼并等角度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二中“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从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动机以及结果等角度说明。【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两点即可。)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2.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的大地主、大官僚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答案】C3.为克服军队中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将、将无常兵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答案】C4.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答案】B5.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