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通史坐标专题要览本专题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大挫折。2.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3.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入了社会主义新阶段,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了解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3.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5.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学基础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条件(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_与发展。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____________同时并举。恢复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重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工业化成就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②建立起____________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_________________、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飞机第一汽车制造厂4.三大改造(1)措施①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________道路。②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集体化全行业公私合营(2)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3)评价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____________等缺点,遗留下许多问题。简单划一【易错提醒】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特点(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4)“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成功探索背景表现内容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____________》的报告阐述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论十大重工业轻工业基本制度关系背景表现内容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分析了国内形势和____________的变化,指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探索失误(1)失误原因: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2)表现:1958年,“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3)特征:____________、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4)危害:“____________”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高指标左巩固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____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____________、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全国除____________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____________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武汉西藏石油“大跃进”是生产力领域的“冒进”,人民公社化是生产关系上的“冒进”,这种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1)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________”掀起狂潮。(2)表现①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的运行失去控制。②全国____________阻塞,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停产。③工矿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____________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全面夺权交通运输市场供应2.周恩来对经济的整顿(1)背景:1971年粉碎了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措施:整顿企业,恢复各种规章制度,在农村,重申坚持____________原则。(3)结果:国民经济有了起色。林彪按劳分配3.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1)背景:1975年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2)措施:以____________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整顿。(3)成果: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展。(4)结果:由于“____________”的阻挠,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遭破坏。铁路四人帮4.“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2)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3)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易错提醒】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际上是要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并不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因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才决定放弃的。【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一五”计划,重点是东北地区,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同时,从1953~1956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再加上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高速度,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1956~1966年,中国的经济建设虽有挫折,也有重大成就;如武钢、包钢建成,除西藏外各省都通了火车,石油实现了自给。3.1966年5月,“文革”全面爆发,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71年后,周恩来整顿经济,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1975年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实质是系统地纠正“文革”错误,但由于“四人帮”的破坏而再次失败。“文革”时期反而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探究突破升华互动探究重难突破要点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史料探究]材料一: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材料二:“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1)材料一表明我国要优先发展的部门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部门:重工业。原因:受苏联的影响;重工业十分薄弱;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加强国防的需要。(2)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地区分布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原因: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史论升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工业体系不完整。(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国防实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点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失误[史料探究]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大跃进”时的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材料三: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8666671223粮食产量3900287032003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思考:(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社论?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反映了当时人们要求发展经济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但忽视了国情和客观规律。(2)材料二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具有怎样的特点?其结果如何?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结果:浪费了资源和民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3)观察材料三中的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史论升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事件特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