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航】1.了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认识分封制在西周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2.了解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实质、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西周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3.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新知预习|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2)地位: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并开始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朝,建立商朝。(2)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政治特点: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二、封邦建国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2.对象:亲族、姻亲和功臣。3.内容(1)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3)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4.影响(1)分封使周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3)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误区警示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问题探究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这对西周的统治有何影响?提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利于巩固统治。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实质: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3.特点(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影响(1)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5.工具:礼乐制度,即周礼。[问题探究2]为什么说宗法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提示:(1)强化了血缘关系在统治中的作用。(2)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封地等继承上的矛盾。|思维导图|核心突破互动探究主题一西周分封制【史料探究】1.分封对象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问题根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答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材料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问题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关系?【答案】臣属关系。3.诸侯对周王的职责材料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职责?【答案】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向周王室贡献财物。【史论总结】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多元化:王族、功臣、姻亲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均为受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等级森严: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3)层层封授:周王分封诸侯后,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4)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维系分封等级关系的关键。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尽义务。主题二西周宗法制【史料探究】1.大小宗体系的形成材料下面是大宗、小宗示意图问题从材料可以获得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些信息?【答案】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紧密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宗法制的影响材料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问题上述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怎样的生育观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人重男轻女、重视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其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史论总结】1.西周宗法制的主要特点(1)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国”与“家”密切结合,带有血缘部族色彩。(3)大宗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反馈训练课时自测[基础巩固]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清明节,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A.井田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题干所说的“寻根祭祖”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D项。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B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答案】D2.《谷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B.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析选项结合所学可知,A项错误,其目的是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B项题干没有体现;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大权,实行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D项是战国以后实行的经济形式,排除。所以应选C。【答案】C3.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具有多重关系,对这些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子与诸侯属于君臣关系B.比较强调血缘关系C.天子与诸侯之间都是父子关系D.在天子与诸侯之间,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解析】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A、B、D三项正确。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另外还有功臣、先代帝王的后裔,天子与诸侯之间不一定都是父子关系,因此选择C项。【答案】C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选择C项。分封制下诸侯势力变得强大,题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并没有中央监督地方的意思,故B项错误;题中未提到商朝的统治模式,故D项错误。【答案】C5.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C.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D.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解析】关键信息是“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材料说明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选择A项。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答案】A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项不正确。“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是题干结尾是封建制度,D项不正确。【答案】B7.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右图为春秋时期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出土文物,这一发现可以说明()A.春秋时期严格的等级制B.考古发现具有偶然性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D.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理解。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春秋时期郑庄公是诸侯国的国君,而用了九鼎,反映了维护分封制的礼乐制度被破坏,故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8.《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由“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得知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项。【答案】B[同步真题]1.(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解析】“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2.(课标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言发展而来的,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省份均与周的起源无关。【答案】C3.(课标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率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形成君王墓葬独大的局面,这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体制向集权统治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D项错误。【答案】C4.(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