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服饰都以自产棉布、丝绸缝制,食物都为各地自产之物。2.鸦片战争后(1)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①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②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③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④社会风俗: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名师点拨]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在服饰、饮食和住宅方面引起了重大变化,但西方文明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国传统,而是呈现出了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领域主要变化衣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1)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2)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物质生活住(1)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以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2)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环境的优美习俗(1)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逐步形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名师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民主化。1.图示法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演变的过程。2.用“一二三四”理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要点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4)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2.特点:(1)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3)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4)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探究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服饰变革进入崭新时期。西服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服渐渐得以流行。西服东进,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服装审美、着装观念等。——摘编自《中国古代服装变革》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服饰变革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提示:(1)变化:服饰、饮食、婚俗。原因: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2)特点:西方服饰逐渐流行,中外服饰杂陈;传统服饰变革呈现“中西合璧”特征。意义: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改善了国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要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1)政治:社会生活的发展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2)经济: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3)政策:国家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影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统购统销政策和改革开放后的安居工程。(4)科技:科技进步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直接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2.特点:(1)20世纪50—70年代:趋于统一化、封闭化、独立化。(2)改革开放后:日趋开放化和多样化,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跟上国际潮流。[探究问题]材料一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材料二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思考:(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面对材料二中的现象,一些人认为,西方文化的进入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图1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2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特点: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理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向前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理由: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一步步丧失,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