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学法·素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结合课本引言及第一子目,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条件,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况,形成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史料并结合教材第二子目(历史纵横、图片信息),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观点、著作),恰当理解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结合“学思之窗”、图片信息,分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条件,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理解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体会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影响,认识中华文化的发展流变,树立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青年》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___________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辛亥革命(3)思想方面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___________等。(3)主要阵地:《___________》。(4)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鲁迅新青年新文化运动1.内容(1)提倡___________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___________,反对旧文学。民主新文学2.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___________的开展。(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2.表现五四运动前人物李大钊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庶民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影响(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___________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名师点拨】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并非真正弘扬传统儒学的思想精华,而是利用孔教反对民主革命,为其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精要点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是让新思想在与旧思想的交锋中传播,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概念阐释】民主与科学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名师点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民主主义思想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构图解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提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逐渐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社会新思潮的主流。网络小结知识术语1.《青年杂志》的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2.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史料一①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②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史料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③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自觉的女子》史料三“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④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陈独秀【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特点。①表明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②表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③表明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3)史料三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特点。④表明新文化运动强调东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史料运用】(1)据史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变化:学习西方由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2)据史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明具有哪两种倾向。提示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的态度。【论从史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一特发明①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1898年6月)史料二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②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康有为对待孔子及儒学的态度。①主要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②说明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须排除孔教。【史料运用】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没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论从史出】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不同命运的认识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原因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①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目的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一、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评价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清算旧文化的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文言文,采用白话文为重点的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3)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反对迷信与蒙昧,倡导科学思想、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3.局限性(1)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对点演练】1.(2019·邢台高二月考)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A.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中国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是在1918年后,B项错误;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封建专制依然存在,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普通民众,D项错误。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必然性1.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征服了中国广大进步青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政治学说为理论武器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表明马克思主义一开始传入中国,就注重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3.外部条件: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形成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5.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之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非把知识阶级同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