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C.财政管理紊乱D.北宋游牧氏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解析:选B。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原因是“三冗”,而“三冗”是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负面影响。2.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情”。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解析:选A。“鬻技巧”“绣画”等不仅不能说明宋朝统治者注重兵员的素质,反而说明宋朝兵员不务正业,军纪败坏。3.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B.西夏C.金D.元解析:选A。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4.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是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在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它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B。对“澶渊之盟”要做全面的分析,以上结论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此事件。5.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改革也积重难返,这从反面带给我们的教训是()A.兵越多,战斗力越弱B.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政治改革要统筹全面,重视精兵简政解析:选D。造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三冗”,所以要求精兵简政。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D四项都是社会危机的表现,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故选C项。7.北宋时期出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这表明()A.北宋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B.北宋时期土地兼并盛行C.北宋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D.北宋时期小农经济消失解析:选B。北宋王朝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8.“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解析:选A。范仲淹认为,积弱积贫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庆历新政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9.北宋中期,宋仁宗曾任用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败C.新政内容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新政违背历史潮流解析:选A。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因此可知A项正确。10.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范仲淹针对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主持了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状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比。——《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解析三则材料中提供了“冗吏”“内忧”“外患”及政府的财政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据此可以判断朝代和所出现的问题。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和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问题: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支付岁币。(2)材料三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体现了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3)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12.阅读下列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请回答:(1)这一材料出自于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这一盟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3)盟约的签订反映了什么问题?(4)应该怎样评价这一盟约的签订?解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考查“澶渊之盟”的有关知识和学生归纳概括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抓住材料,获取、解读有效信息:北宋与契丹的盟约,结合教材组织答案,关于评价要注意全面性。答案(1)“澶渊之盟”。北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取辽宋之间的和平。(2)宋辽交战。(3)反映出长期积贫积弱局面使北宋统治者胆小如鼠,以致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却签订了屈辱的和约。(4)使北宋暂时获得了边境地区的和平局面,这既是北宋长期积弱的表现之一,也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成为北宋积贫的原因之一。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