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章末优化提升一、比较印度、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1.相同点(1)都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2)领导者都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3)在斗争中,人民群众都起了主力军的作用。2.不同点(1)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印度是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土耳其是反对协约国帝国主义对土耳其的瓜分。(2)社会性质不同: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土耳其是英法的半殖民地。(3)斗争手段不同:印度主要是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斗争,土耳其是武装斗争。(4)任务不同:印度人民是反帝斗争,土耳其是在反帝的同时还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即进行反苏丹政府的斗争。(5)结局不同:印度反帝斗争暂时走向低潮,土耳其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和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二、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人物项目孙中山甘地凯末尔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英国殖民当局高压政策下的印度帝国主义瓜分下的土耳其人物项目孙中山甘地凯末尔贡献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努力维护革命果实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独立,晚年调解教派矛盾领导土耳其赢得民族独立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耳其现代化人物项目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局限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势力妥协非暴力原则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对英国抱有幻想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选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摘编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材料二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摘编自梁启超《孙文的价值》(1)概括两则材料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之处。(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解析(1)材料一侧重从政治功绩角度评价,而材料二侧重从政治道德的角度评价。(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首先应该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的角度来评价,是推动还是阻碍中国社会的前进,然后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标准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答案(1)不同之处:材料一认为孙中山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材料二认为孙中山政治道德不高。(2)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评价;以是否推动社会发展为依据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克伦威尔“激进”和“保守”的表现。(2)材料二体现出了孙中山哪些精神品质?(3)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对孙中山的评价多为赞美之词,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原因。解析(1)该问需要结合材料一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信息,联系克伦威尔具体做法分析即可。(2)该问从材料二“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直接提取信息即可。(3)该问结合材料一二,结合克伦威尔和孙中山两人的历史作用分析即可。答案(1)激进: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保守:担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2)品质: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3)原因:克伦威尔对历史作出过贡献,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孙中山终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斗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3.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传统主义的代表,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并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常说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又结合现实需要的一种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它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再加上甘地本人高尚的人格、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深入群众、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就更使广大下层群众对他的学说和信仰深信不疑。……甘地把他的非暴力原则看作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因此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二甘地主义通过借助于绝对真理和不合作主义者最高的自我牺牲,调和了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它已经从一种对现存政治状况的激烈而有力的道德批评中获得了力量。最终,甘地主义通过避开政治,挽救了甘地主义的真理。……国大党政治家们公开宣布,甘地把非暴力当作信条和原则,国大党只把它看作策略。——(印度)帕尔塔·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是什么。这种方法在发动民众的斗争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在实践中如何调和“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这些实践体现了甘地怎样的斗争精神?(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大党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中对甘地主义进行了怎样的取舍。解析(1)第一小问方法,据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常说正是……的一种民族主义斗争学说”结合所学得出非暴力(不合作);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得出推动了民众投身民族解放斗争,据材料一“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得出将民众斗争局限在非暴力范围内。(2)第一小问实践,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倡导土布运动,绝食祈祷,食盐进军;第二小问精神,据材料二“甘地主义通过借助于绝对真理和不合作主义者最高的自我牺牲”,结合所学得出不畏牺牲,持之以恒。(3)取舍,据材料一中“‘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结合所学得出国大党选取了甘地的非暴力斗争方式,据材料二“甘地把非暴力当作信条和原则,国大党只把它看作策略”得出舍弃了甘地建立在印度文明基础上的理想社会。答案(1)方法:非暴力(不合作)。影响:推动了民众投身民族解放斗争;将民众斗争局限在非暴力范围内。(2)实践:倡导土布运动(或:开展家庭纺织运动)、绝食祈祷、食盐进军。精神:不畏牺牲,持之以恒。(3)取舍:国大党选取了甘地的非暴力斗争方式,舍弃了甘地建立在印度文明基础上的理想社会。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材料二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解析(1)从丘吉尔和爱因斯坦的身份、立场及各自的目的,归纳二人对甘地评价不同的原因。(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可知甘地形象发生变化原因是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二“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可知积极影响是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从“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可知积极影响是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答案(1)分析: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更不主张印度独立,反对“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故意贬低甘地。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不同教徒间的团结,使印度摆脱英国实现民族独立。(2)原因: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积极影响:有利于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耳其“字母革命”进程简表时间事件1923年2月在伊兹密尔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来自伊兹密尔的代表提出讨论采用拉丁字母的建议,但遭到大会主席的拒绝1924年2月一名议员在大国民议会上为采用拉丁字母辩护,使争论进一步扩大化时间事件1926年在土耳其的《晚报》上,就字母拉丁化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是多数人表示反对1928年6月凯末尔命令成立一个“语言委员会”,在很短时间里,就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出了29个新字母1928年8-9月凯末尔拿着小黑板,开始在全国旅行,随时随地鼓励和教授人们学习新字母,被称为“首席教师”时间事件1928年10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规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公司、银行、协会以及社团在其工作文件中必须使用土耳其字母1929年1月1日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公立学校发起了“读写运动”——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材料二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走上了复兴之路,图为凯末尔亲自授课。(下图)材料三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1)凯末尔大力推行“字母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土耳其“字母改革”的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解析(1)从材料一标题上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发展教育,向西方学习,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从内容上可知,其特点有:政府强力推行(依靠行政、立法手段);领导人亲身示范;时间短促。(2)评价历史现象,一定要全面客观地去评价,一分为二地去看待。答案(1)目的:普及教育;向西方学习,实现国家现代化。特点:政府强力推行(依靠行政、立法手段);领导人亲身示范;时间短促。(2)积极作用:提高识字率,有利于普及教育;更容易接受欧洲文明,推动国家的现代化。消极影响:割裂传统文化;准备不足。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曼德拉个人生平: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斯凯豪萨部落的酋长家庭,曾先后就读于南非两所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43年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青年联盟。1944年放弃继承其父的酋长地位,参加非国大。1951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主席。1952年在约翰内斯堡成立第一所非洲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