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专著选读(教师备用)1.汉字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汉字作为汉文化的基本的细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东方汉字以其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成为“东亚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对世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类文字发展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和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字系统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世界上曾有几种同样古老的文字,但它们很早就消亡了,而我们的汉字却历久弥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现存最古老、最发达、最完备的文字系统,其语词含义、造句规则与其他文字迥然而异,极好地起到了保护国粹的作用,不断发挥着文明同化的功能。美国有传播学家认为:符号-音体系(即拼音文字)比较容易学,容易使用,容易变化,可能体现了西方关注变革和发展的特点;而单字-表意字体系(即注音文字)则要求儿童掌握上千个符号才能阅读相对容易的文章,这看来同需要稳固和怀念过去的深厚感情是一致的。法国汉学家王德迈《新汉文化圈》对汉语与汉文化圈有着精辟的论述:“所谓‘汉文化圈’,实际上就是汉字的区域,这一文化区域所表现出的内聚力十分强大,并有其鲜明的特点。它不同于印度教、伊斯兰教各国,凝聚力来自宗教的力量;它也不同于拉丁语系由共同的母语派生出各国的民族语言,这一区域的共同文化根基源自萌生于中国而通用于四邻的汉字。”——李光德、杨尚鸿《汉字——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2.中国古代风俗画风俗画即直接描绘人们现实风习及日常生活场面的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可以上溯到人类的洪荒时代,在已发现的旧石器时期的岩画和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中均有其雏形。尔后,在历时儿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风俗画逐步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创作到自觉创作、从宫廷到民间、题材范围由小到大、作品数量由少到多的漫长而曲折的演化过程。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说,风俗画是我国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尽管在古代还没有“风俗画”的科学概念),同时,它也是在我国流传时间最久、作品数量较多的画种之一。如果用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来概括其发展历史,应该是并无夸张的。作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风俗画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充实和丰富了人物画,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在绘画艺术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畏冬《中国古代风俗画概论》(上)3.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礼乐教化方式传统戏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礼乐教化方式。民间大众接受经史学说、儒家观点多是通过戏曲。忠臣孝子、义仆勇将、节妇烈女等标准的中国意识均融化在戏曲中,戏曲发挥着经典文案无法比拟的教化作用。传统戏曲低门槛、宽领域的特点,让悠扬铿锵、婉转苍凉的唱词、唱段超越了地域、时空、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将三教九流、三六九等的全体国人拉在了一个平面上,真正实现了儒家“以乐和合”的治国理念。同时,戏曲伶人的举手投足、身架做派无形中传承了古代礼仪的行为方式,成了人们了解古礼、研习古礼的活标本、好老师。历代的统治者都充分认识到了戏曲巨大的教化功能,因此,要求戏曲按照统治阶层的喜好去发展,几乎是历代政府共同的文艺政策。明初,朱元璋高明的把《琵琶记》放在了与《四书》《五经》同样重要的文化地位上。看戏是乡村生活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公共生活方式。人们在同一时空聚集,分享同一事件,体验同一情景,民族信仰和国家核心价值被不断申明和强化,大众的内心被台上的故事和台下的情景一起搅动,教化在这喧闹而和谐的氛围中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与刻板的士大夫说教相比,传统戏曲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吸引着人们。戏曲所承载的核心价值潜移默化地成为民众生活的评判依据和准绳。——常晋波《戏如人生,“唱念做打”皆教化》高考导航(教师备用)考查方向角度考情分析书体的形成(1)汉字字体中,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2018·海南卷,1](2)小篆是国家强力推行的书体。[2016·海南卷,2](1)考查重点: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不同书法字体的特征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的特点;元曲的特征及戏曲功能。(2)教材补充: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中西绘画的不同特点;傩与戏曲的异同;南戏在温州一带产生的原因。(3)新视角考查:佛教对隋唐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戏曲与民众的密切关系;戏曲的功能与传播过程中的科技因素。汉字演变的历程(1)文字的频繁使用促成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字形发生了变化。[2017·全国Ⅲ卷,24](2)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这反映了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2016·全国Ⅱ卷,24]书法艺术与时代特征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2016·全国Ⅲ卷,26]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情景合一的特点。[2017·江苏卷,5]昆曲流行的原因明朝万历年间到清代,昆曲得到官府、贵族和江南地区“郡邑大夫”的重视,在士大夫中广泛流行,其原因在于昆曲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018·全国Ⅱ卷,27]元曲的特征(1)根据清代黄周星对元曲“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的评论,反映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2018·江苏卷,4](2)通过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的不同样式,考查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这一特征。[2017·海南卷,5]戏曲的功能及价值通过京剧中比较程式化的脸谱图案,说明京剧脸谱固化大众的历史认知。[2013·全国Ⅱ卷,28]素养目标(教师备用)[主题立意]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戏曲,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与史料了解中国汉字和书法发展历程,体味中国汉字及其书法独特魅力,认识社会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2)结合教材与史料,梳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结合时代背景总结不同时期绘画的特点,明确时空界限,提升历史解释能力。(3)结合教材与史料,总结京剧特点,从而理解京剧为何会成为中国“国粹”,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4)充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书法、绘画、戏曲的优秀作品,使其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教材解读史料探究随堂训练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2)形成: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4)演变:甲骨文、大篆、、、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2.书法(1)阶段特征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图画文字教材解读课前自学释疑解惑小篆隶书自发阶段(2)艺术形式书法发展特点代表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等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时期特点代表人物及成就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人物驭龙图》魏晋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人物龙凤图以形写神游春图两宋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张择端的《》元明清士大夫的成就最为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清明上河图文人画三、京剧的出现1.戏曲的演变:(1)起源: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3)元代: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4)明代:戏曲流传甚广,尤其是。2.京剧的出现:(1)形成过程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②乾隆末年,安徽的戏班进京演出。③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形成新剧种——京剧。元杂剧昆曲徽剧(2)发展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的著名艺人。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3.地方戏曲: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同光十三绝[名师点拨]中国五种主要字体的特点字体特点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庄重,结构扁平,横画长而竖画短,工整精巧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楷书笔画详备,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兼备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概念阐释]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宋元时期。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轻巧识记]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时空坐标][课堂小结]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材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材料二明代,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征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解析]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我书意造本无法”“入神”综合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书法情态迥然有别”分析得出明代书法的个性化特征。[结论](1)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明代书法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深化拓展]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趋势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3.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4.宋元时期:书法走向市民化趋势。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5.明代:市民化趋势加强,更加强调个性化。探究主题2时代变迁对绘画的影响材料一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材料二宋至明清时期的文人意趣材料三民间风情画[问题](1)读图一和图二,写出其作者。并谈谈魏晋时期绘画的特点。(2)图四与图三的画风相比有何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3)结合所学说明图五、图六世俗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解析]要注意材料一时间“魏晋”,图中皆人物肖像。要注意材料二时期“宋至明清”,图三、图四虽都属于文人画,但受时代特征的影响,画风不拘成法。材料三都属于民间风情画,图五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为我们提供了北宋都市的商业、手工业、建筑、交通工具等资料,体现了其注重写实的风情画的特征。图六是年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两幅图的世俗化特征也是由时代特征决定的,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结论](1)作者:顾恺之。特点:创作主题为人物肖像画,彰显人物个性,注重“以形写神”。(2)不同: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原因:①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②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反映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开始突出个人的精神面貌,并把自己的思想感受融入绘画作品中,产生了一些独特的绘画派别。(3)表现:《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年画《连年有余》想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