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优化提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关系及成就历史阶段主要外交政策原因重大外交活动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美苏对新中国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巩固主权和发展经济都需要援助中苏结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打破孤立,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历史阶段主要外交政策原因重大外交活动影响20世纪7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提高国家地位,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历史阶段主要外交政策原因重大外交活动影响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不结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以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对点训练】1.(2019·赣州高一期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反两霸”,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20世纪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解析:选A。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政策,A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也积极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不与苏联、美国结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题目中“全方位”不相符,故D项错误。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时间特点表现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峙状态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长期被排挤在联合国之外,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时间特点表现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结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时间特点表现影响20世纪80年代至今多方面合作、摩擦不断在反恐、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但也有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和贸易摩擦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点训练】2.(2019·内江高一检测)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解析:选A。据“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可见双方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对共同的敌人,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放弃了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出于共同对付苏联的要求,但不能说明中美之间所有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故D项错误。1.(2018·高考全国卷Ⅰ·T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选A。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西方国家不支持国民党,排除B项;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实行外交孤立,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急需得到苏联的支持,排除D项。2.(2016·高考全国卷Ⅰ·T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才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故C项错误。3.(2018·高考江苏卷)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选A。结合材料信息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应坚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A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递交了国书,开创了中苏友好的新局面,B项与题中“1984年”的时间信息不符,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与邓小平讲话精神无直接对应关系,D项错误,排除。4.(2015·高考海南卷)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解析:选D。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积极通过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1.(2019·武汉部分学校高一考试)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A.1949—1956年B.1949—1978年C.1966—1976年D.1978—2012年解析:选B。根据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故B项正确。2.(2019·苏北四市高一检测)周恩来在某次外交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解析:选B。题干中“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体现出了我国尊重差异存在的态度,故选B项。3.(2019·晋中高一联考)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复。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双重代表权”的提案破产。这实质上反映出()A.国际格局出现重大调整B.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C.美国对中国的封锁结束D.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大国之列解析:选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的结果,故选B项。当时世界国际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A项错误;当时中美两国仍然处在敌对状况,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然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跻身世界大国之列,D项错误。4.(2019·大连高一期末)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语种的变迁体现了()A.法英语言的普及B.国际关系的变化C.改革开放的政策D.旅游人数的多少解析:选B。题干中护照由“中俄文对照”到“中法英文对照”的变化,体现中国从与苏联关系友好到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护照采用国际惯例,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