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专著选读(教师备用)1.文艺复兴不反宗教,只是少数社会精英分子的活动简要地说来,文艺复兴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即赞美人的美和价值,以及为实现这种美和价值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不过文艺复兴中的众多学者当然不会有此种自觉的“使命感”,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往往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在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或把创作当成一种高雅的追求。而这与当时的社会大众相距遥远。因此,文艺复兴主要是少数社会精英的活动,他们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并未彻底决裂,对基督教也不反对,相反,许多伟大的作品还是为宗教而作,有的还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周巩固《世界文明史》2.中世纪城市与文艺复兴中世纪的城市是商业中心,是市民从事制造业或者做买卖的地方,所以市民就成了不同于领主、农民的第三类人。市民在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即出身是次要的,金钱和财富才更加重要,决定着人们的身份和地位。同时城市居民在与封建领主斗争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城市的自我管理权利,这叫做“自治权”。到12、13世纪,这样的自治城市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不再受庄园法庭管制,可以自己去选市长、议员、法官等等,组织自己的市政府,建立自己的法庭,甚至组织自己的军队。这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及自治活动,最终会导致封建社会的瓦解,推动新的文化的产生。——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3.中世纪的教育与文艺复兴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在欧洲文化的传承中起了重要作用。修道院学校虽然为神学服务,但是在战乱的巨大破坏之后保存了一些古典文化的遗产,在这里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同时这些学生自身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11世纪,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新型学校出现,这些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削弱,而直接与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新型的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或行会的拉丁语学校,另一类是城市或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这两种学校共同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科学、医学、法学、哲学和神学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到12世纪,在一些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兴起了中世纪的大学。这些大学虽然是精英教育,但是它们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能够控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所以大多数城市都欢迎大学在该城建校,并且在各方面给大学提供方便;由于中世纪大学在城市中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因此在大学内部也是依靠一些自治性的团体进行运转,教师和学生都分别组成行会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对大学的教学和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所以虽然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4.基督教的世俗化趋势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路德逐步与罗马教会决裂,因此不得不借助世俗贵族的作用。在理论上,路德肯定了世俗权力的神圣性,强化了国家的作用。在政教关系上,路德做出了更有利于国家的划分,世俗诸侯兼任教会首脑,导致了新教地区国家教会的形成。路德的国家观以“两个王国”与“两种治理”理论为核心,进一步划清了国家的权力范围。路德废除了除洗礼和圣餐礼外的其他五项圣礼,将婚姻等事务都交由世俗权力来管理,打破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世俗权力的发展。海因里希·伯恩卡姆认为,“路德在社会结构上的影响是造成了一个世俗化的世界。国家、法律和公共生活都拥有了自己的尊严,不再从属于教会法。”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反对通过苦修、善功等行为称义,进而提出了废除修道院的主张,并主张教士也可以结婚。这抛弃了罗马教会对神职人员的禁欲要求,为基督教世界提出了一个更为符合人性的道德关系。——林纯洁《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世俗化》5.宗教改革认同个人价值宗教改革后,新教派别就很多了:路德派、茨温利派、浸礼会派、加尔文派、安立甘派等等。这些教派在教义、礼仪、宗教理论诸方面都有不少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不承认罗马教廷。这使新教在那个时候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一旦人们否认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上帝直接沟通,那么每一个人就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而对宗教做出自己的解释。这样,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仰仍然存在,但是自由思考已经形成了,一百个人读《圣经》就可以产生一百种理解。——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6.宗教改革肯定劳动和财富新教一方面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在打碎禁锢获利冲动的镣铐过程中,入世禁欲主义不仅使这种冲动合法化,更将其视作是上帝的直接意志。只要人们注意保持言行举止的正确得体,道德行为的无可挑剔,以及他们对财富的使用不会引起异议,那么他们可以竭尽全力地去追求经济利益,并且将其视作是一种责任的履行。——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7.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宗教改革是欧洲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历史事件。它作为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世俗政权对僧侣统治的反抗,是世俗君主国反对天主教会一统天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途径。宗教改革家通过对基督教经典的重新解释,抛弃了笼罩在人文主义身上的温情面纱,打出鲜明的反教皇、反教会的旗帜,给统治欧洲一千年的基督教以致命的打击。这样,罗马天主教会在“基督教大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民族教会和一个个享有主权的民族国家。——姜守明《西方文化史》高考导航(教师备用)考查方向角度考情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意义(1)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既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2018·北京卷,40](2)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教堂要与“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反映出当时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2017·全国Ⅱ卷,33](3)通过材料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的原因。[2017·江苏卷,23](1)考查重点:文艺复兴的内涵和宗教改革的背景。(2)教材补充: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3)新视角考查: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中宗教世俗化倾向。人文主义的传播一位北欧读者写给意大利艺术史家的信表明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2018·海南卷,15]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内涵(1)达·芬奇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作品更形象和细致入微。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2017·海南卷,15](2)通过材料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2017·江苏卷,23](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对财富的谴责,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2014·江苏卷,13]宗教改革的背景(1)16世纪德国社会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2018·江苏卷,15](2)16世纪初,罗马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2015·北京卷,20]宗教改革家的思想主张(1)英国宗教改革者要求自由阅读《圣经》倡导信仰自由。[2016·海南卷,11](2)“因信称义”的提出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2014·海南卷,10]宗教改革思想的社会基础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在其辖区建立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017·天津卷,3]素养目标(教师备用)[主题立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作品,还大大弘扬了人文精神。[教学目标](1)结合课本与相关史料,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条件,形成恰当的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2)结合课本及相关史料,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人文主义,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3)阅读教材并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理解宗教改革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4)引导学生构建恰当时空观念,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树立积极、自信的价值观念。教材解读史料探究随堂训练一、文艺复兴1.背景:(1)经济上: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萌芽。(2)阶级上: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3)政治上: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和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4)文化上: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得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资本主义教材解读课前自学释疑解惑希腊罗马人4.代表人物及成就:领域人物作品特点文学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美术达·芬奇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但丁5.传播: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6.意义:(1)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的出现,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2)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众多精湛的艺术作品。(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4)在教育方面,推动世俗教育发展,兴办世俗学校,倡导人性教育。二、宗教改革1.背景:(1)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文艺复兴(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对的残酷压榨。2.导火线: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3.过程:(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①认为只要有虔诚的,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②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新教及其主张:①新教:路德派、派和英国国教。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信仰加尔文德意志4.影响:(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人文主义[深化拓展]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对宗教的态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漫画解史]《由神到人》[归纳总结]文艺复兴,承认人的自然欲望,认为人对异性的追求,对财富的渴望,对尊严的欲求,这都是很自然的、合理的;而承认个人、尊重个人、发展个人、保护个人,这是欧洲文明的根基,因而先有个人,后有国家,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特点。[对比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传播范围比较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宗教改革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漫画解史]《路德的呼吁》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材料一在长达1000多年的中世纪,基督教会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基督教会要求人们恪守基督教的教条。如果有谁违背这种教条,就会遭到基督教的残酷迫害、严厉镇压。——毛建儒、王颖斌《论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隐路径”》材料二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在市场上,所有人都以私人交易者的身份出现,买主卖主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商品交换通行的原则是自由买卖、等价交换。交换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