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2.探究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3.理解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早期改良思潮背景19世纪70年代,近代的出现;民族危机加深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人物王韬、薛福成和等主张(1)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通过“”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实行_________君主立宪民族工业郑观应资本主义商战议院意义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提醒]如何认识早期改良思潮(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也为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他们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大同)”。(2)代表作:《》和《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光绪皇帝太平世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__________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儒家思想[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2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提示】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2)概况:康、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迁都、变法”等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的政治活动。爱国救亡马关条约拒和2.办报热潮(1)目的:争取更多的支持。(2)创办:_________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3)结果:1896年初,《中外纪闻》被查封。康有为3.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4)影响:使迅速开展起来。维新运动政治团体变法思想[图解历史]维新活动的方式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①担任《时务报》主笔。②发表《________》等文章。变法通议(2)主张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文化教育制度。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制度。③改革制度,培养有用人才。④大力发展近代工业。(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科举政治制度君主立宪2.谭嗣同(1)活动①发表《》,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②参与创办,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2)影响: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时务学堂仁学3.严复(1)活动①1897年在天津创办《》。②完成了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名著《》。(2)主张:借达尔文的,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4.维新思想宣传的影响(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的重要作用。(2)资产阶级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3)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变法国闻报天演论进化论制造舆论改良主义[易混辨析]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比较(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2)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了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合作探究攻重难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史料一]人人性善,尧舜亦不过性善,故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康有为《孟子微》(1)史料一表明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答案提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问题剖析]提取史料一中的“性善”“孟子”可联系儒家思想,提取“人人平等”可联系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据此可以判断概括康有为的思想特点。[史料二]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2)根据史料二分析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影响。【答案提示】开启了民智,解放了思想,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问题剖析]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可由“革命家”“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的信息概括得出。注意从思想和变法的角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与利弊1.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2.利弊(1)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接受。(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不利于改革的持续与深入。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异同点1.相同点(1)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2)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不同点(1)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2)洋务派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康梁等人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思想的局限性,但其维新思想对封建理论的冲击却是不言而喻的。当堂达标固双基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洋务派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郑观应认识到洋务派的弊端,看到西方技术先进是由于政治制度先进,因而主张政治变革,提倡实行君主立宪。]2.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是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是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因而被毁版,故选C项。]3.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是指建议设置兼学东西、敢言直谏的官员,为变法做准备,故D项正确。]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D[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通过文章唤起国人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的意识,故D项正确;“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故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故C项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全集》材料二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至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文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其态度;其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大批现职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等方面概括归纳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地位。【答案】(1)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2)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