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4-19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纲要求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课导读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进行的?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题意,按作出决定、农村、城市三方面进行归纳展开的过程,影响则从农村、城市改革两方面回答。【解答】(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稳健的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确立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中共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因此在党的会议上提出并不断创新。【解答】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前预习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____①____年12月。2.内容:确立了____②____,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图解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1.措施(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试行:安徽和四川首先实行生产责任制。②特征:在____①____基础上,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____②____、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时期。2.意义(1)使农民获得了____③____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考感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提高农民收入。图解识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三、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____①____为中心环节。2.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②____。3.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2)形成了一批大企业集团。(3)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4)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历程(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①____。(2)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1)21世纪初,中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轻巧识记:经济体制改革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答案一①1978②改革开放二①土地公有制②产业结构③生产三①增强企业活力②现代企业制度四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难点阐释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195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安徽、四川最先试点包产到户。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几次转变(1)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国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多种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它的特征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中介;经济活动法制化,市场平等竞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它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等。(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的僵化,它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7年高考·北京卷)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解析】从柱状图可以看出,从1959年到1977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不增反降,反映了当时“左”倾错误对北京市百货零售业的冲击。但1987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大幅增长。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C项正确。对于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发生于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B、D三项时间均与材料不符。【答案】C【例2】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A.经济特区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解析】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这“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B项正确;经济特区的建立属于对外开放,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材料的时间背景,也不符合“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的信息,C、D项错误。【答案】B【例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材料体现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多种作物的产量增加。中国在1980年的时候还未形成机械化农业生产,故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改变,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1980年还未完成,C项有悖史实,故排除。而材料也未体现国家取消农副产品统销政策,且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A【例4】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认真阅读材料提供的柱形示意图,找准甲线段的时间是1990-1995年,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初,此时经济高速增长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搞好市场经济,以及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故选择C。A应该是1976年以前,与题干的时间不吻合,B是一种制度而非经济理论,D是经济增长的国际背景,故A、B、D均不符合题意,选C。【答案】C课文问题解答课中思考题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否会影响其他经济成分发展?答案提示:不会。①我国已经明确市场经济体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全国人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到21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已基本形成。③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阅读与思考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上述图表表明,通过在农村、城市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局面。解析与探究概要1.材料一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即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二战后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而苏联则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取得成功。因而,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3.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自我测评解答1.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