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2课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历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3.从唯物史观角度体会近现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1)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了从______至吴淞的铁路。(2)1909年竣工的铁路,是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3)中国的第一条公路:1906年修建的至龙州的公路。上海京张镇南关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4)中国最早的近代水上交通运输企业:1872年创办的_______________。(5)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1920年,民国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至天津的航线。(6)各种运输方式都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北京轮船招商局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2.新中国成立后(1)铁路运输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和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宝成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②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b.许多铁路修建复线,实现了电气化。c.1997年以来,中国铁路干线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2)公路运输①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发展很快,已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公路网。②高速公路的建设成就辉煌,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3)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①远洋运输:船队的船只总吨位位居世界第。②全国内河航运:以、京杭运河和珠江航运最为发达。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海港。(4)航空运输发展最为迅速。(5)城市交通也得到较快发展。二长江上海港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发展3.意义(1)交通运输的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____的运输和交流,把各地的人们与全国、全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2)交通运输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商品知识点二通信工具的进步1.新中国成立初人均拥有电话数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改革开放以来(1)特点:迅速发展。知识点二通信工具的进步(2)表现①到2002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位。②采用地下光缆微波同轴传送和卫星传输,使通信畅通无阻。(3)意义①交通和通信的,使文化和信息的交流空前方便、快捷。②人与人之间实现便捷、密切、多渠道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____________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现代化思想观念知识点二通信工具的进步[特别提醒]近代中国交通、通信发展的两面性中国近代社会交通、通信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控制和掠夺中国带来了更多便利。合作探究攻重难中国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料一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李鸿章[解读]“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是主要信息。[思考]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提示】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富国强兵,主张兴办近代交通事业。史料二[解读]图示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发展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思考]根据史料二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中国近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②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③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④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①近代a.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b.列强侵华的需要。为了扩大在华的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c.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d.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②现代: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近现代通信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1)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实现便捷、密切、多渠道的交流。(2)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3)加强了国防建设,增强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4)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5)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影响深远,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这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3.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堂达标固双基32145671.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C[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选C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32145672.右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该漫画()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C[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漫画揭露了列强逐渐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的事实,故选C项。]32145673.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从材料中“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等信息可知,汽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给传统观念带来一定冲击,故选D项。]32145674.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这项发明是()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A[通过材料中“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可以判断出是电话的使用,故选A项。]32145675.下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A.服饰B.建筑C.通信D.婚礼C[图片人物穿的是传统服装长袍马褂,故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反映建筑物的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电话,反映的是通信工具的变化,故C项正确;图片中没有体现婚礼,故D项错误。]32145676.下列关于当前中国通信工具变迁和发展情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大规模的应用B.电子邮件仅为少数富人使用C.电话已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D.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居世界第一位B[电子邮件现在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故选B项。]321456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材料二1871年,英国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报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材料三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局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遭到清廷婉拒”“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等信息,概括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第(2)问可根据材料中“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等信息,从对中外差距的认识、洋务运动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变化历程:由最初的坚决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2)主要原因: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促进;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要。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