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2.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经验及教训。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变法的命运1.各派态度(1)守旧派: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2)王安石:坚持“”精神,坚持变法。(3)宋神宗: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2.结果宋神宗死后,任宰相,新法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三不足动摇[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二、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1)农田水利法:保证了农业灌溉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方田均税法:使据实纳税,农民得到了实惠。(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商人防洪抗灾豪强地主(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2.表现北宋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收入3.局限(1)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2)免役法: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易错辨析]王安石富国之法辨析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三、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1)保甲法:加强了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了_________,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2)军器监:它的设置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3)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兵将分离封建统治兵农合一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提醒]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合作探究攻重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1)根据史料一,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答案提示】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问题剖析]史料一首先要理解“富民”实际是指大官僚大地主;其次认清苏辙的立场,他也是大官僚大地主的代言人,原因可据此回答。[史料二](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2)史料二表明了变法失败的什么原因?【答案提示】变法使农民破产,他们怨声载道,这不利于变法的进行。[问题剖析]史料二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变法在民间的失败原因,提取“民多失业,闾里怨嗟”的信息可以概括回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①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③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④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⑤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2)教训①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②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③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其使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得以改善,这一功绩不容抹杀。2.王安石变法是在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3.王安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堂达标固双基1.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推断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用人不当B[急功近利强调变法求快求强,与史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可知,宋神宗对变法动摇不定,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不能说明宋神宗反对变法,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用人不当,故D项错误。]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A[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收20%~30%的利息。这就使农民免受了高利贷的盘剥,还可增加政府的收入。]3.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63万贯石,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石多出1700多万贯石。这说明()A.宋代冗官问题被解决B.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复存在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C[从史料数据来看,北宋的财政收入明显增多,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变法措施是()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军队精简C[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因而“盗贼减少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则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外内》材料二“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三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做“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经济措施。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与王安石变法在商业政策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三小问,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2)问,相同之处从国家政权的作用这一角度回答;原因实际上问的是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材料一措施:重农抑商。材料二、三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影响: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其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行收购、运输,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2)相同之处:都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商业的发展。原因:商鞅以此引导人们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王安石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挽救统治危机。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