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2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文化大革命”及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发展历程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主要原因:“左”倾思想发展到“以为纲”。阶级斗争(2)概况发动1966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化大革命”爆发扩展以青年学生为骨干的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失控1967年夏,全国形势出现严重失控局面,一些地方发生大规模武斗红卫兵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①全国公安、检察、司法机关陷于瘫痪,公民的得不到保障。②及各项法律名存实亡。被迫害致死,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国家政治体制遭到践踏: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基本权利宪法刘少奇人民代表大会[易混易错]“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知识点二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1.修改和完善宪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修改通过1978年宪法,恢复的日常工作。(3)通过1982年新宪法。2.平反冤假错案:中共中央为等一批遭受迫害的领导干部平反昭雪。刘少奇有法可依人大常委会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1997年,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把“”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2)到中共十六大召开时,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宪法依法治国4.民主制度建设(1)恢复的工作:1982年,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更加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再次明确规定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人民政协[概念辨析]“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人治”的政治基础是个人专断与独裁,“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人治”在决策政策上表现为随意性、多变性、不稳定性;“法治”则表现为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从体现的原则上看,“人治”体现不平等性,“法治”体现平等性。知识点三政府职能的转变1.背景(1)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高度集中2.历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进行多次较大规模的__________,裁撤合并部门机关,精简压缩工作人员。(2)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新的机构改革方案。3.意义(1)改进了,提高了工作效率。(2)更好地适应了中国经济和的发展形势。社会改革机构改革工作作风合作探究攻重难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史料一全国掀起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中央文革小组煽动造反派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各级人民群众团体,这些机关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领导干部以及一些群众被扣上“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帽子而遭到批斗、抄家和监禁。整个社会不断陷于动乱之中。——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读]以省略号为标志,前后分别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对国家机关和干部群众的冲击。[思考]史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现象:国家机关处于瘫痪,干部群众个人权利无法保障。说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史料二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解读]程度性词语“只有”说明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思考]根据史料二回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提示: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1.从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从后果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3.从历史上看: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封建专制传统长期存在,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4.从世界潮流看: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更加有必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造成动乱局面。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3.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4.新时期,国家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当堂达标固双基3214567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A[“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32145672.“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甚至剥夺生命等。这()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C[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这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32145673.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B、C两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源;A项与本题无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才导致个人崇拜的出现,故选D项。]3214567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由“大乱”到“大治”的重要会议,是由于()①提出依法治国②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实行改革开放④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含①的选项。]32145675.新中国的一部法律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外交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部法律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排除B项;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期,我国尚未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B项;由“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知,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法律,故选C项;D项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排除D项。]3214567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材料说明1978年至1992年,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1949-1956年,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321456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导致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解析]第(1)问对比材料一“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与材料二“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可以得出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分析时代背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角度全面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答案](1)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2)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