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外: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2)国内:__________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战争2.目的(1)“一切为了前线”。(2)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_________经济形式。3.内容(1)实行____________,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2)普遍实行工业______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社会主义余粮征集制国有化(3)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4)_____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评价(1)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____斗争的胜利。(2)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但战争结束后,非但没有取消,反而进一步加强,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强制军事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国民经济,农民对______________政策日益不满。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_________。3.实施:_____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治危机19214.内容(1)农业:用固定的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2)工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___________。(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________。粮食税私人小企业自由贸易5.意义(1)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2)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确立:经过_______和__________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2.表现(1)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_______;实行_________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______计划经济;主要以_____手段管理经济。(2)政治体制:联共(布)以党代政,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公有制高度集中指令性行政3.影响(1)积极性: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________,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局限性: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________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了积累资金,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_____和企业的积极性;逐渐僵化。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了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工业体系轻工业地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卫国战争的困难而实行的特殊措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3.新经济政策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5.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是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经济管理。()×√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征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解析:从材料中的“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等信息可知,这是实行余粮征集制。故选A项。答案:A2.如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解析:从材料中的“列宁参加义务劳动”可知这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满足国内战争的需要,打败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排除。答案: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打赢国内战争,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威胁到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这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体现,A项正确。答案:A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4.(2018·辽宁铁路实验中学期中)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体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解析:从题中材料“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等信息可知,列宁主张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这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相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答案:B5.(2019·北京海淀模拟)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A.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的革命政权B.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C.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D.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解析:“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表明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B6.“新经济政策一执行……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和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解析:“学会做生意”指的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生产,承认市场和价值规律,A项正确。答案:A知识点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7.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从材料中的“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可知,这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管理,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8.(2018·辽宁铁路实验中学期中)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表述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所有落后国家的最佳途径,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在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此判断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答案:B9.(2018·江西赣州一中期末)“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A.满足战争需要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C.推动农业发展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解析: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故答案为D项;当时苏联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排除A项;这种政策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项;这种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C项。答案:D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千克),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材料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新编苏联史》材料三:1921年3月,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1)结合材料一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3)材料三中列宁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进两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答案:(1)进步之处:①实行固定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生产效率。②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2)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原因: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如何: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含义: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