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3.探究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途径及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1.重点:认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2.难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冯太后的改革。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1)起源: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2)建国:386年,拓跋部首领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迁都:398年,拓跋珪迁都,次年,正式称帝。(4)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黄河流域拓跋珪平城2.拓跋珪封建化改革内容影响经济实行,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政治仿设官;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思想北魏兴办,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推动拓跋部逐渐转向以__________为主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农业经济编户汉制太学[特别提醒]北魏能够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1)经济上: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使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适应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需要。(2)政治上:仿照汉制设官,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善朝廷典章制度,国家机构日益完备。(3)文化上:兴办太学,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4)军事上: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动一系列征伐兼并战争。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社会矛盾激化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制激化了社会矛盾。2.民族矛盾激化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矛盾激化。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阶级矛盾和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民族矛盾宗主督护[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34“学思之窗”: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提示】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先进文化。(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使其接受汉文化。2.孝文帝(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2)和一起自上而下掀起改革运动。冯太后汉族儒家经典统治经验[特别提醒]冯太后对北魏政权的改革起到的作用(1)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2)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3)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合作探究攻重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史料一]“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魏书·高祖纪二》(1)史料一表明北魏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答案提示】社会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奋起反抗。主要原因:北魏官吏原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问题剖析]史料一体现了北魏的社会问题,根据标点符号句号可以分为两层。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主要是从“官”的角度分析,注意“纵奸纳赂,背公缘私”;第一个句号之后的内容为第二层,主要从“贼盗”即人民的角度分析,注意“并兴”“屡闻”所体现的信息。[史料二]《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孝文帝纪》(2)史料二所述影响说明了什么?针对史料一反映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提示】说明: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非常了解,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措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问题剖析]《五经》是儒家经典,孝文帝对汉文化的精通,说明汉文化对他的影响巨大;措施联系改革内容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北魏面临统治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赋税制度的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重重。(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2.可能性(1)客观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②拓跋珪学习汉族先进制度,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同时,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2)主观条件①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②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具有推行汉族封建国家统治经验的强烈愿望。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1)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2)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3)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4)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黄河流域的统一使北方有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生产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开始了封建化进程。2.北魏统一北方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改革迫在眉睫。3.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堂达标固双基1.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吞并其他政权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A[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统一黄河流域是在北魏建立政权之后,故A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尖锐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B[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拓跋贵族“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主要反映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矛盾的激化。]3.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C[由于汉制的先进性,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如拓跋珪就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不过学习是有限的,没有全面学习。]4.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A.拓跋珪B.道武帝C.冯太后D.拓跋宏C[北魏孝文帝是在冯太后帮助下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在冯太后的影响下实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含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要从材料一、二,尤其是人民起义所折射出来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来分析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2)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严重。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Thankyouforwatching!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