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2.理解商鞅变法对地主阶级利益的体现。3.探究商鞅变法的特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变法的全面性及彻底性等特点。2.难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热衷于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施展抱负离开魏国,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于公元前356年开始,先后两次推行变法。法家[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思考: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提示】(1)“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所以,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2)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2.措施(1)废井田、开阡陌①内容:“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作用:维护了新兴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地主阶级井田制度(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①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______。②限制。(3)统一度量衡①内容: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②作用: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工商业耕织徭役[易混辨析]重农抑商政策利弊共存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争取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2.内容(1)奖励军功,实行。(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建立军功。(3)建立严密的,制定连坐法。户籍制度富国强兵二十等爵制贵族(4)推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由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一夫一妻国君法经[特别提醒]商鞅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由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革运动。因为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从而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合作探究攻重难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答案提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问题剖析]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创新性。“基本精神”的着重点是摧毁贵族世袭制。解答时围绕这一点从政治、经济、军事措施方面总结。[史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2)根据史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答案提示】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文化传统)。[问题剖析]史料二分析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分析时可从省略号入手,第一、二个省略号之间的内容可反其意而言之,即从正面肯定的角度概括;第三个省略号后内容的关键信息是“秦国的文化传统”,可据此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乃至日常行为准则,对奴隶制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改革。(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守旧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4)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所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新兴势力的成长,充分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2.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当堂达标固双基1.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②自耕农阶层的要求③奴隶主阶级的要求④商人阶层的要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A[“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D[题干中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实行连坐法D[材料中“令农民恐惧的法令”是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内容可知连坐法最符合题意,故选D项。]4.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D[商鞅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展现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各有何作用?(2)根据材料二信息,填写下面表格。措施作用政治爵禄控制民众【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即可判断出相应措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作用。第(2)问,根据表格提示并结合材料二概括措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用。【答案】(1)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措施作用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三十一县废除了分封制度,消除了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爵禄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富国强兵控制民众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但强化了对人民的统治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