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考纲要求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本课导读中国的交通与通讯在近代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给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严重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随着西方先进交通、通讯方式的传入,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课前预习1.交通的变化(1)铁路: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____①____铁路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2)水运:1872年,____②____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3)航空: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2.通讯的发展(1)邮政业的发展①清朝后期:1896年,设大清邮政局,后设邮传部。②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驿站,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后撤销外国在华的“客邮”。(2)电报电信业的发展①清朝后期:1877年,____③____架设第一条电报线。②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改观。3.意义(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____④____。(2)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思考感悟: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5)进程:先慢后快。(6)种类:海陆空。答案①唐胥②轮船招商局③台湾④思想观念重难点阐释1.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1)从根本上讲,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3)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4)外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兴建。2.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②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典型例题解析【例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A【例2】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可排除C和D,“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说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等级制度非常严重,但不能因此说明她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尽管如此,慈禧太后的做法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答案】B【例3】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后中国铁路的修筑情况。“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得出①正确。列强在中国争相筑路,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资本输出,②正确。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交通状况,便利了商品的运输,带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④正确。【答案】D【例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该题利用这段“竹枝词”所反映的内容,来考查学生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所造成的影响。“乘客不分男女座”说明当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再顾及传统的守旧思想。【答案】A课文问题解答课中思考题这些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答案提示:通过分析材料,我们知道这里列举了部分中国人反对清政府修铁路的理由。前两条理由是有道理的,修铁路通火车确实有“扰民”和“夺民生计”的问题: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某个城市或地区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出卖脚力生活的船夫、苦力势必失业与挨饿;修铁路必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根本的问题是修铁路会破坏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这是新旧生产力的斗争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由于没有中国的大工业来予以平衡,亿万居民将陷入无法生存的境地”。所以反对也就有一定道理,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制度的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而后两点理由没有什么道理,是愚昧守旧、盲目排外的顽固心理在作怪。阅读与思考指导1.提示:排斥西方物质文明。2.提示:清政府多数官员思想保守,不能接受西方事物;有着严重迷信思想,误以为机车会冲断清朝龙脉。3.提示:有相似之处。义和团与清政府官员的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愚昧、落后。义和团排斥仇视西方物质文明主要是因为痛恨西方列强的侵略,但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等同于侵略行径,说明其愚昧和落后;清政府对待铁路的做法,体现了顽固、落后、自大、愚昧、保守的专制势力对新生事物的敌视、排斥。解析与探究概要1.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本土作战、可以自由选择作战地区与防守地。2.没有发挥出来。信息的传递不畅、交通不便。自我测评解答1.今天全国铁路总长70000千米,1911年占13.2%,1924年约占17.1%。近代中国经济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货物运输量小,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发展铁路与之争利而百般阻挠;建国后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大量需要长途运输的货物大多都是通过铁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2.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