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10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要求能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相关史实,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考纲要求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本课导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列强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学习本课,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文明进步的残酷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西方崛起之时,正是清朝统治日趋衰朽之际,是清朝的腐败落后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从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富强对一个国民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理解创办洋务和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熟悉洋务和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掌握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性质和近代工业的特点。通过对近代工业各方面的了解,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在旧中国发展的艰难,同时也要看到近代工业的起步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洋务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标志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真正起步,直到今天,我们都能感受到其影响。课前预习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背景(1)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特权,对中国大量输出商品、掠夺原料。(2)从根本上说是工业文明的冲击。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____①__;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并大量出口。(2)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列强的____②____和原料产地。(3)近代工业开始出现:主要有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两类。3.社会结构的变化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思考感悟:(1)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其解体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它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是导致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源。(3)列强的经济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图解识记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及表现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洋务运动1.背景(1)列强的不断侵略令清政府内外交困。(2)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口号:“自强”“求富”。4.活动(1)军用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____①____;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____②____。(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5.评价(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产生(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受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2)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初步发展(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社会上兴起____①____的热潮。③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运动。(3)表现:涌现出荣宗敬、荣德生等实业家,棉纺织业等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思考感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答案一①破产②商品市场二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三①实业救国重难点阐释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1)社会经济: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并在曲折中艰难发展。(2)社会结构:五口通商后,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从五大视角审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晚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历程①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②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实业家,著名的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2)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特征①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创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②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③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较高,同时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企业是很落后的。⑤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看,中国民族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反动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3)从政治、历史、地理角度看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特点特点: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大中城市。①地理:自然环境优越,煤铁等资源丰富;多是平原或冲积扇地区,地形条件优越;气候较湿润,水资源丰富,多优良港湾,京杭大运河等交通便利。②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密度大,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清政府的洋务企业大都集中于此。③历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地区和西方列强侵略较早地区,自然经济解体得快,商品经济发达。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促进中国社会转型,推动政治、文化近代化,促进中国由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推动中国民主革命活动,推动进步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中洋务运动相关内容,难度适中。题目重点分析“1879年”,此时处于洋务运动后期,即19世纪70—90年代,为缓解军事工业资金、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开始采取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的原则兴办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题目中所展现的主要是“1879年”前后福州船政局在资金使用上的变化,正处于上述知识点范畴之内。【答案】B【例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解析】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清政府自开商埠,A可排除。近代中国商品经济始终未基本取代自然经济,B可排除。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火柴、洋布等洋货是日常生活用品,遍及城乡,C正确。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鸦片战争后,D可排除。【答案】C【例3】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解析】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C项错误;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例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意味着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正是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洋务运动期间,第二个解题关键是“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是军备上的优势不是制度上,排除B,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课文问题解答课中思考题试分析这些理由是否合理。答案提示:这些理由并不合理。当时人们反对机器生产,他们的理由之一、二是汽笛声、机器声“太吵闹”。这是一个实际情况,但当时机器大生产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我们不能因为它有缺陷就弃而不用。理由之三是“高烟囱有伤风水”。这完全是迷信思想,是愚昧落后的表现。理由之四是“男女同一工厂有伤风化”。这是传统道德观念在作怪,机器大生产本来就会带来社会观念的改变。理由之五是工匠技艺不熟“容易伤人”。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可以通过培训工人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阅读与思考指导中、日两国生丝出口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本生丝出口增长速度快,挤占了中国在美国的市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从中国方面来讲,观念陈旧,技术设备落后,兼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从日本方面来讲,明治政府致力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鼓励妇女去工厂学习操作,并从资金上对工厂予以帮助,同时注意产品的质量检测,从而使日本生丝的产量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解析与探究概要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理由,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即应肯定。自我测评解答1.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并在曲折中艰难发展。2.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大类,它们的创立既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对客观局势的认识,也在实践中起到了分洋企之利、促进民族工业产生的作用。虽然它未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推动了其发展。3.①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因素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③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总之,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根本原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