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读教材·预习新知]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代表孟子荀子地位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________儒家集大成者代表孟子荀子思想主张(1)核心:“_____”学说;继承——要求统治者以_________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发展——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2)人性论:主张人__________(3)义利观:倡导“___________”,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1)天命观(哲学思想):提出“_________”和“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道德思想):主张“_______”,但认为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3)政治主张:以_____为主,礼法并施仁政仁爱之心性本善说养浩然之气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教二、墨子与墨家1.地位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学派创始人。2.思想(1)主张“”“非攻”。(2)提倡“尚力”。(3)主张“”“节葬”。3.评价墨子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到战国以后,墨子的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墨家兼爱节用手工业者三、庄子与道家1.地位庄子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2.思想(1)提出了“”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2)提出“”的人生态度。(3)天与人“”。老子齐物逍遥不相胜四、韩非与法家1.主张(1)主张、术、势相结合,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2.评价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变法革新法五、孙膑与兵家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其军事思想主要被收录在《》一书中。六、诸子百家的影响1.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孙膑兵法儒家道家[巧归纳·核心必记]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2)经济因素: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3)政治因素:争霸战争中,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原来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的地位上升,他们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治国平天下。(4)文化因素: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5)环境因素:新的统治阶级尚未确立绝对权威,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6)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7)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学术的繁荣。2.早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主题(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史料实证]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材料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尽心章句下》(1)据材料一探究,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统治者应该怎样做?(2)材料二中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3)两段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提示:(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3)民本思想。[系统认知]儒家的民本思想(1)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生产力发展,劳动者地位提高;吸取夏商西周灭亡的教训。(2)表现:孔子“仁”的学说和“为政以德”的主张;孟子的“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王道”主张和“君舟民水”说。(3)实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君主的统治。(4)评价①积极:民本思想对减轻人民的剥削,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局限:民本思想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加强封建统治的策略,与当今所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针对训练]1.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解析:材料中“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表明积极入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A项正确。答案:A主题(二)百家争鸣[史料实证]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材料二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材料三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1)上述材料分别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言论?(2)假如你当时是平民,你会接受哪些思想?理由何在?(3)上述言论哪一种最适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为什么?提示:(1)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韩非的法家思想。(2)墨家思想。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墨家主张和平发展,注重兼爱、非攻,符合人民的愿望。(3)法家思想。因为法家思想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和变革的需要,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系统认知]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针对训练]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答案:A[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1.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解析: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2.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材料反映了孟子()A.为统治阶级进行辩护B.已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C.经济上主张轻徭薄赋D.有轻视劳动人民的倾向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意愿,故A项错误;“无恒产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体现了孟子主张让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从而维护统治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关于赋税的主张,故C项错误;孟子主张通过百姓稳固而统治稳固的思想,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故D项错误。答案:B3.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摒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解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并非法家学派,故A项错误;荀子糅合法家思想提出“礼法并重”,故B项正确;荀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儒家思想,并非摒弃,故C项错误;在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题目中并未涉及儒家社会地位提升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题组二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4.《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材料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并结合“举公义,辟私怨”,可知体现的思想是公正至上,故D项正确。答案:D5.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同,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北方学术思想发达,但不能说明文学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秦国学习三晋文化,且材料未展示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故D项错误。答案:A解析:思想趋向融合与材料中“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6.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战国时期之关键词——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社会在大变革中完成转型[文化上](1)私学兴起,讲学之风出现和学术中心形成。(2)出现“百家争鸣”,诸子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战国时期的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儒家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兵家孙膑,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政治上](1)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代。(2)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3)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经济上](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2)战国变法,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耕战和中央集权。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